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上半年汽車銷量增速超預期 新能源汽車還將成倍增長

時間:2016-07-1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上半年,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前十五名企業集團分別為上汽、長安、東風、長城、北汽、吉利、奇瑞、比亞迪、江淮、華晨、廣汽、江南、一汽、海馬和東南,其中僅比亞迪和一汽的銷量低于上年同期。

7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會)發布了今年6月及上半年的汽車產銷數據。數據顯示,6月汽車產銷比上月略有下降,但同比呈現較快增長,增速均超過10%;上半年汽車產銷穩定增長,增幅比上年同期明顯提升。

根據中汽協會發布的數據,6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4.9萬輛和207.1萬輛,比上月分別下降0.8%和1.0%,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0.5%和14.6%,高于上年同期10.7和16.9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6月產銷率達到101.1%,企業庫存繼續下降。

上半年,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89.2萬輛和1283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6.5%和8.1%,高于上年同期3.9和6.7個百分點。中汽協會秘書長助理陳士華指出,今年前6個月,除了2月份外,其他月份銷量均高于上年同期,而且從今年前6個月的累計銷量增長率來看,各月都有所提升,上半年汽車整體增速高于年初6%的增長預期。

上半年乘用車產銷均超千萬小排量車拉動大

6月,乘用車產銷同比增速繼續高于汽車總體。中汽協會的數據顯示,6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77.2萬輛和178.4萬輛,產量與上月持平,銷量比上月下降0.5%;與上年同期相比產銷量分別增長11.4%和17.7%,同比繼續保持增長,高于汽車總體增速0.9和3.1個百分點。

從今年上半年各月份的乘用車銷量變化來看,趨勢與乘用車整體類似,除2月銷量低于上年同期外,其余月份銷量均明顯高于上年同期,尤其是6月份的銷量增加更為明顯。陳士華指出,去年6月的銷量比2014年同比是下降的,基數低也是今年增幅明顯的重要因素。

上半年,乘用車產銷則均超過1000萬輛,具體數據為:上半年,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109.9萬輛和1104.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3%和9.2%,產銷量增速分別比上月擴大0.7和1.4個百分點。從各車型銷量來看,轎車和交叉型乘用車依然下降,不過轎車銷售556.86萬輛,同比下降3.91%,降幅比上年同期略有收窄;而交叉型乘用車銷售42.38萬輛,同比下降32.61%,降幅繼續明顯擴大。SUV和MPV的銷量同比繼續增長,SUV繼續高速增長,上半年共銷售385.01萬輛,同比增長44.26%,增幅比上年同期略緩;MPV銷量為119.99萬輛,同比增長18.06%,增幅比上年同期有所提升。

6月,1.6升及以下乘用車銷售129.2萬輛,比同期增長30.3%,高于乘用車總體增速12.6個百分點。1.6升及以下乘用車占乘用車銷量比重為72.4%。陳士華指出,1.6升及以下乘用車的增長對乘用車銷量增速起到了重要的拉動作用。根據統計,上半年1.6升及以下的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了17.35%,而高排量乘用車銷量則同比出現下降。1.6升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實施以來,對車市拉動作用明顯,陳士華希望這一政策能夠在今年年底到期后得以延續。中汽協會副秘書長姚杰也表示,中汽協會將積極推動包含1.6升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在內的一系列有利于汽車市場的政策施行。

SUV拉動中國品牌占有率提升

6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高于同期。陳士華指出,6月中國品牌市場份額的增長主要得益于SUV的高速增長。數據顯示,6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71.67萬輛,環比下降0.04%,同比增長24.67%,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0.2%,占有率比上月提升0.19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升2.2個百分點。

分車型看,6月中國品牌SUV銷量為34.7萬輛,同比增長了62.1%,增幅高于SUV整體增速,市場占有率達54.9%,提高了7.2個百分點;MPV的市場份額也有所提升,6月共銷售中國品牌MPV14.9萬輛,同比增長43.5%,占MPV總銷量的87.5%,占有率提升5.1個百分點;不過,中國品牌轎車的市場份額17.8%,較上年同期下降了1.8個百分點。

上半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高于上年同期,不過增速較上年有所減緩。根據中汽協會的數據,上半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473.45萬輛,同比增長12.78%,增速比上年同期減緩1.79個百分點,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2.9%,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1.35個百分點。這其中,依然是受到SUV和MPV的拉動,而轎車市場萎縮明顯。上半年,共銷售中國品牌轎車105.5萬輛,同比下降15.5%,市場占有率下降了2.6個百分點至19%;中國品牌SUV銷售217.1萬輛,同比大增52.3%,市場份額達56.4%,提高了3個百分點;中國品牌MPV銷量為108.5萬輛,同比增長21.2%,市場占有率為90.4%,提升2.3個百分點。

上半年,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前十五名企業集團分別為上汽、長安、東風、長城、北汽、吉利、奇瑞、比亞迪、江淮、華晨、廣汽、江南、一汽、海馬和東南,其中僅比亞迪和一汽的銷量低于上年同期。

在外國品牌中,上半年,德系、日系、美系、韓系和法系乘用車分別銷售215.68萬輛、170萬輛、130.48萬輛、80.84萬輛和30.24萬輛,分別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19.53%、15.40%、11.82%、7.32%和2.74%。與上年同期相比,只有日系乘用車占有率有所提升,其他外國品牌呈一定下降。

商用車6月銷量出現下滑汽車出口與上年持平

根據中汽協會的統計,上半年中國品牌商用車銷量前十五名企業集團分別為北汽、東風、長安、上汽、江淮、一汽、中汽、華晨、力帆、長城、陜汽、金龍聯合、宇通、唐駿歐鈴和成都大運,其中北汽、長安、華晨、長城和金龍聯合5家企業集團的銷量與上年同期相比出現了下滑。對于這樣的結果,陳士華表示,與上年同期相比已有所好轉,上年同期大部分商用車企業的銷量都在下降,而今年銷量前15的企業中出現下滑的只有5家。

數據顯示,上半年,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79.3萬輛和178.7萬輛,與上年同期相比產銷分別增長了1.5%和1.9%。這其中,貨車產銷有所增長,客車產銷出現下滑。上半年,貨車產銷153.70萬輛和153.36萬輛,同比增長3.58%和4.03%;客車產銷25.57萬輛和25.38萬輛,同比下降9.44%和9.48%。

從6月單月商用車的產銷情況看,銷量沒能延續連續3個月的同比增長。6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7.6萬輛和28.7萬輛,比上月分別下降5.6%和4%,與上年同期相比,產量增長5%,而銷量下降了1.7%。

6月的汽車出口量有所回升,主要是乘用車出口的增長。根據中汽協會統計,6月汽車企業出口為6.8萬輛,比上月增長21.1%,出口量與上年同期持平。分車型看,乘用車本月出口4.3萬輛,比上月增長18.6%,比上年同期增長13.4%;商用車出口2.5萬輛,比上月增長25.6%,比上年同期下降16.9%。不過,從上半年情況看,出口形勢依然嚴峻。上半年,汽車出口31.4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18.5%。其中乘用車出口20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6.5%;商用車出口11.4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33.4%。

新能源汽車繼續高速增長產業散亂需重視

根據中汽協會的統計,6月新能源汽車生產4.5萬輛,銷售4.4萬輛,產銷同比分別增長107.4%和107.3%。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5萬輛和3.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6.1%和126.6%;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均完成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1.3%和61.8%。

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生產17.7萬輛,銷售1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5%和126.9%。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4萬輛和12.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60.8%和161.6%;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3萬輛和4.4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7.1%和64.2%。

姚杰認為,今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月度產量將繼續呈現成倍增長。他指出,從近三年來的新能源汽車月度生產來看,呈現出下半年高于上半年,四季度高于前三季度的規律性變化,因此對于此前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70萬輛的預測沒有改變。

近年來,在國家戰略指導和政策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不過,由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委托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單位針對新能源汽車市場進行的研究分析發現,我國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產業發展受到各方關注,社會投資意愿較強,但盲目發展問題比較突出。研究顯示,在政策方面,我國累計已獲得生產許可的4000多個新能源汽車車型中,實際投產的車型僅占總數的1/4左右;今年前5月,100多家企業共生產車型超過700個,單車平均產量約為150輛。動力電池方面,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為生產新能源汽車企業配套的動力電池單體企業約200家,系統企業約300家,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不多。“一些地方和企業不具備產業基礎,也缺乏關鍵技術和產品研發能力,但熱衷新建新能源汽車項目和動力電池生產能力,加劇了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風險”,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副主任王成指出。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機械裝備處處長吳衛表示,新能源汽車是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方向,正處于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建議,一方面,企業需要加強關鍵技術研發能力建設,提高產業化水平,不斷增強產業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切實防范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盲目投資新建新能源汽車項目等不利于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現象。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