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互聯網+”已成為光伏行業升級的重要推動力,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已成為光伏產業的最新趨勢。在國內補貼和優惠政策的有力推動下,無論集中式還是分布式電站,都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應用市場,但由于我國特色的能源互聯網是以特高壓為核心的堅強智能電網,如何接納光伏分布式電源的發展就成為我國能源互聯網建設和能源轉型的重要內容。
在過去幾年間,我國集中式光伏電站和分布式光伏項目發展呈現冰火兩重天。集中式光伏電站一直是投資的風口,大批電站項目集中上馬,而分布式光伏項目卻幾乎無人問津。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光伏實際完成新增裝機15.13百萬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裝機占比91%。但由于我國集中式光伏電站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項目過于集中、電網不易消納、輸送困難等原因,當地棄光現象嚴重,局部地區棄光率甚至達到20%至30%。
與之相比,集中在中東部地區的分布式光伏電站則更占優勢。目前,我國中、東部地區是分布式光伏發電布局的主戰場,也是用電消費的重地。另外,分布式光伏發電遵循“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大部分發電量由用戶自我消納,對電網帶來的沖擊相對較小。在業內專家看來,分布式光伏項目既能幫助企業節能減排,又可以產生穩定的收益,對于金融機構而言是一個穩健的投資領域。
此外,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太陽能利用“十三五”意見稿中明確提出,全面推動分布式光伏發電。重點發展以大型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公共設施、居民住宅等為主要依托的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充分利用具備條件的農業設施、閑置場地等擴大利用規模,逐步推廣光伏建筑一體化工程。到2020年,累計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規模7000萬千瓦。在政策資本的推動下,我國分布式光伏項目逐步進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
盡管分布式光伏發展具有巨大的發展優勢和潛力,但是就目前發展狀況來看依舊不容樂觀。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光伏實際完成新增裝機15.13GW,其中集中式光伏裝機13.74GW,超額完成目標,而分布式光伏與規劃目標相差甚遠。另外,在已建成的或審批通過的項目中,我國光伏仍以較大規模的集中式電站為主,分布式數量與總裝機數仍處于較低水平。為改變分布式光伏發展現狀,加速推動能源轉型升級,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中國分布式光伏發展首要的還是理順價格機制。應把理順價格、找到適合中國分布式光伏發展的路子作為首要考慮。國家應繼續加強從分布式試點入手,尋找更多的地方補貼模式,然后將成功模式迅速向全國推廣。一旦理順市場、找到合適的價格機制與推廣模式,分布式光伏的發展速度可能將持續高于其他能源發電品種。
第二,中國的分布式發電目標應謹慎制定。從總量上看,2014年和2015年中國分布式光伏發展目標定得過高,如果能夠制定得更接近實際,應能更好地完成,避免規劃的無效性。從各地區分布式發展目標看,規劃制定應該更多考慮當地實際情況,如地區的經濟發展、電價與電網、光照資源稟賦以及能源結構等。
第三,目前集中式光伏收益率遠遠高于分布式光伏,因此市場會將更多的投資引入集中式光伏。除了行政上的裝機規模疏導和管控,加緊建立西部集中式光伏發電外送通道,加快發展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電遠距離輸送與消納技術,將有利于中國實踐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與減排承諾。
目前,分布式光伏發電在我國的應用不到20%,加之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增長過快以及傳統電網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發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互聯互通的能源互聯網將是大勢所趨。相信隨著用地資源緊缺,地面電站發展模式將不適用于光伏推廣,在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地區,光伏發電建設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