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機器換人”,道阻且長

時間:2016-07-14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機器人一邊讓愁眉苦臉的行業大佬看到了希望,一邊卻使得千千萬萬的作業員工眼睛里充滿恐懼。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給我們送來了機器人,這個一研發出來就引起全民熱議的新產品,一邊讓愁眉苦臉的行業大佬看到了希望,一邊卻使得千千萬萬的作業員工眼睛里充滿恐懼。“機器換人”已經成為人們討論的新話題,而機器將取代人類給老板干活兒也并非不可能,然而,“機器換人”真的有那么容易嗎?機器人的時代就要到來了嗎?

(圖片來源于網絡)

機器人優于人的獨特之處

各行各業尤其是制造業領域引進一波又一波機器人替代人工進行操作,給企業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傳統的制造業一直是利用人工勞動進行生產制造,機器人一出現就把這個千百年來的傳統打破,如此看來,機器人必有其特別之處才會受追捧。

1、晝夜工作,不用付薪

機器人不比人工,企業雇用勞動力需要支付一定的薪水作為報酬,可機器人卻不用。只要花錢買進機器人,機器人則可以無休止地為老板工作。與此同時,老板也毋須考慮機器人的身體狀況,為其提供假期休息時間,抑或是安排公司活動讓員工勞逸結合,如此省錢省力,制造業老總們何樂而不為呢?

2、生產高質高量的產品

相比于傳統的人工流水線生產,機器人操作方便,速度快。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不能夠長時間爭分奪秒、一絲不茍地從事工作,所以生產量也是根據具體的人工條件來定的。機器人可以實現老總的“雄心壯志”,它不僅能夠高效地生產產品,更可以精確到細微之處,還不會出錯。人如果一不留神就有可能少裝了某個零部件破壞整個產品設施,機器人內有一套操作系統,只要系統不出錯,機器人的犯錯率基本為零。這讓行業領頭人欣喜不已。

(圖片來源于網絡)

3、深入險境,保障人員安全

工業領域總免不了一些危險的環境,這時候,人不能進入,也無法保障自身的安全。機器人可以代替人深入危險之地進行探測和作業,遇到危險時它也會報警,提醒在場人員迅速撤離,也給了人們反應的時間采取緊急措施,從而很好地保障員工和企業的安全。

“機器換人”沒那么簡單

在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中,對“機器人”提到了有12次之多。

而廣東,這一制造業的大省,對機器人的需求也更為迫切。2015年,廣東機器人保有量達4.14萬臺,占全國18.8%、全球2.49%。其中,2015年新增機器人1.82萬臺,占全國四分之一、全球6.9%。

機器人火熱背后,其原因不難分析,勞動力緊缺則是其首要因素。作為“世界工廠”,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消失,東莞一度曾遭遇“招工難”困擾。而東莞市經信局曾表示,該市在實施“機器換人”后,企業招工難的現象得到極大緩解。其次,成本上升也倒逼“機器換人”。數據顯示,2008年前的30多年,珠三角工人月薪標準僅升100多元,但隨后7年,廣東一類城市最低工資標準從860元漲至1895元,增長1.2倍,制鞋、家具等行業甚至翻番。再者,工業產品越發精益求精也催促著企業用機器人代替人工。可很多企業仍沒有選擇這樣做,許多不成熟的地方還有待進一步商榷

1、企業資金短缺“用”不起機器人

在李克強總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許多人自主創業,自己當老板。可許多創業者在初期正是最缺錢的時候,且不說初期創業者,不計其數的小型企業因為資金短缺也無法“機器換人”。中科新松有限公司副總裁楊躒表示,一個焊接工人在上海的月薪達6000元左右,一年用工成本10萬元,而一臺焊接機器人的售價也在10萬元左右,一般簡單工種的替代機器人半年就能收回成本,而復雜一點的卻要2-3年才能收回成本。大型企業或許完全不用考慮成本收回的時間問題,可對于大部分小企業及初創期的公司來說,這卻成為了大問題。

2、機器人可靠性惹人憂

讓勞動密集型企業更換價格高昂的進口機器人,顯然難以承受。而國產機器人的可靠性和壽命又是大問題。。科技部“十二五”服務機器人重點項目專家組組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iTR服務機器人重點實驗室主任王田苗透露,國產機器人的可靠性較外資品牌仍有很大差距,其壽命只有8000小時,而外資品牌可以達到5萬—10萬小時。專家表示,應根據中小企業“機器換人”的實際需求,努力研發制造更多品種,價格相對較低,質量可靠、實用性強的機器人,以減輕企業“機器換人”的成本負擔。

由此看來,“機器換人”還只在起步階段,要攻克的難題還有很多,要走的路也還有很長。即使將來“機器換人”真的實現,機器也終將受制于人,我們也不用過分擔心自身的地位會被機器人所取代。有閑工夫瞎擔心,不如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斷提升自己,給自己“賺”一個好前程。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