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數字化改造和升級是傳統制造業智能化的未來

時間:2016-07-0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智能制造的本質是以數據為核心,把所有業務模式和每個環節連接起來。今天中國制造業所面臨的一個最大挑戰就是,隨著智能制造的推動,企業本質的形態會發生變化。

7月5日,在騰訊云年度品牌大會——“云未來”峰會上,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演講時提出,智能制造的本質是以數據為核心,把所有業務模式和每個環節連接起來。今天中國制造業所面臨的一個最大挑戰就是,隨著智能制造的推動,企業本質的形態會發生變化。

現在制造業普遍性的模式,營銷、產品、用戶、管理,顯然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個性化的需求在變化,消費行為都在變化,因此,美的提出了“雙智”戰略。

到底什么是制造業未來的企業形態?

今天智能制造很時髦,很多媒體都在報道無人工廠,其實這都是非常表面化的理解。

智能制造的本質是什么?是以數據為核心,把所有業務模式和每個環節連接起來。怎么連接呢?從產品銷售到采購到物流配送,所有這些業務的環節都是要用數據連接起來。為什么可以用數據連接起來?今天傳統的制造業是一個物理形態的狀態,是一個機械的狀態,有廠房、生產線、設備、生產工人、車輛、配送、渠道、服務機構、網點等等,所有這些都是物理形態的。

但是,我們今天要把這些物理形態的東西變成數字。怎么樣變成數字?所有這些環節之間的連接,都可以產生數據的,這就是大數據和云平臺。今天存儲技術急劇提高,計算成本越來越低,加上移動互聯的技術,可以將所有的人和物產生連接。互聯網的進步可以讓每一臺機器設備都被賦予一個獨立的IP地址,射頻識別技術可以把所有的信息傳輸出來,傳感器可以接收所有的信息,再把這些信息變成信號,輸出數據。所有技術都連接起來,就是我們下一步的物聯網的趨勢。

這些技術連接的可行性是不是我們要進行傳統制造業智能改造的本質呢?或者說是必要條件呢?

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現在用戶的行為發生了根本變化,他們有強烈的個性化需求。我們怎么樣用新的制造模式,有效、快速地滿足所有個性化需求,給他們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這是我們現有的價值鏈模式無法適應的。通過智能的連接,每個環節產生數據之后,我們把這些數據帶到一個數字的世界,在數字的世界里對數據進行加工:有哪些產品是最好賣的?好賣的產品是由哪些供應鏈組成的?怎么采購這些零部件?

怎么樣進行制造?怎樣用最短的時間能夠制造出來?產品是放在東北還是放在廣東?還是放在新疆?所有這些都是由數據分析產生價值。在這樣的數據形態里,我們建立模型,進行數據的分析和優化。優化設計之后,產生了什么更有價值的數據。我們再回到物理形態的世界,回到企劃階段、供應鏈采購階段、制造階段、物流的階段、配送的階段,這才是真正的智能制造的內涵所在。

也就是說,今天中國制造業所面臨的一個最大挑戰就是,隨著智能制造的推動,企業本質的形態會發生變化。過去所有制造業的信息系統是以ERP為中心內部化的信息系統,今天顯然已經不是,我們要把它外置化,要通過數據為核心,把全價值鏈進行連接,從物理形態到數字形態,這是智能制造的根本所在。

是不是連接以后就可以了?把數據進行加工分析建模就可以了?不是。這僅僅是第一個層次。第二個層次,我們要通過這些數據對所有的業務環節進行連接之后,建模分析之后,要倒推,對企業現有的所有流程進行改造,這就是要對我們的業務模式進行變革。

在業務模式變革之后,再深層次的就是以用戶為中心,來推動整個商業模式的變革。今天你是一個大規模商品的制造者,未來你可能會成為一個個性化產品的提供者,也可以成為一個基于數據的用戶經營者,在不同階段取決于不同選擇,這樣模式的變革我們需要什么?我們需要大數據、云平臺。這樣一個云服務的智慧平臺,制造業本身可不可以做呢?顯然不可以,我們顯然需要跟騰訊合作。公有云是騰訊的優勢,私有云是根據不同的服務、不同的產品、不同的場景的應用,是我們的優勢。所以公有云私有云的結合,這里面有巨大的合作空間。

歸納一下,今天無論是互聯網還是互聯網,也就是傳統的制造業必須要跟上這個大數據和云平臺的步伐,我們必須要深刻的理解什么是基于物聯網應用的智能制造。大數據和云平臺對傳統制造業來說,就是一場商業的淘汰賽,就看誰能夠在這場淘汰賽中跟上時代的步伐,如果跟不上就要被這場競爭所淘汰。

很多傳統制造業說,我要成為一個互聯網企業。我們為什么要成為一個互聯網企業?美的顯然不是一個互聯網企業,但是,我們要實現互聯網化、移動化、智能化,這所有的落腳點就是數字化。也就是企業內外,價值鏈所有的流程要從物理形態進入到一個數字世界。只有通過數字世界所有的先進工具、手段的加工處理,才能讓我們這個企業所有的效率更高。過去三年我們通過了一些試驗,效果不錯,我們體會很深刻,得到了很多的甜頭,所以我們現在更加堅定的往前推。

我說一個數字。美的所有的財務結構都是往好的方向發展,在不斷的優化。但是我們有一個指標是在下降的,就是固定資產在過去三年下降了70億。70億是很大的數字了,但是固定資產下降,其他所有的財務指標都是在優化,那說明什么?說明資產效率非常的高效。為什么能達到這個?很顯然,就是剛才講的,基于大數據和云平臺的數字化改造和升級。

更多資訊請關注機械傳動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