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著成本優勢和政策支持,中國光伏產業又迎來了一個黃金發展時期。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地球環境的污染和能源危機相關問題,光伏發電在能源體系中所以占據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近年來為了推動光伏產業的轉型升級,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來扶持光伏產業。隨著經濟轉型、能源轉型、體制創新、技術開放的重要時期,未來5年我國光伏行業將獲多重政策支持,迎來高速增長期。
隨著各國對可再生能源替代石化能源的呼吁,光伏產品的需求亦在大幅增加。其中,我國計劃到2020年將可再生能源比重提升至15%,到2030年提高到20%;德國、日本、美國亦分別計劃到2020年將該比重提至35%、20%和20%。
這些國家對可再生能源需求量的增長,也給中國光伏企業帶來了機會。不過,現實問題是,歐美等地區的“雙反”對中國光伏企業帶來的壓力一直存在。光伏產業仍然要面臨技術制約和體系不成熟等痛點。光伏企業要想贏得這場“馬拉松”競賽,必須要在技術創新上有所突破或者是“走出去”戰略。
不久前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在第九屆亞洲太陽能論壇上表示,中國與亞洲其他國家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因此亞洲各國應加強區域合作,抓住全球新一輪能源轉型的機遇,中國光伏企業也應更多地“走出去”。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中,中國將把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點內容,在太陽能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近日南方持續的“水煮”模式讓不少人“下餃子”,地質災害頻發與日益惡化的自然生態不能說毫無瓜葛,以太陽能、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則可替代傳統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大氣污染,清潔能源在今后大有用武之地,新能源在今后的智能制造領域所占比重必將急劇上升。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