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迅猛發展。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340471輛、銷售331092輛,較2014年同比分別增長3.3倍和3.4倍。但與此同時,電池設備在產品性能、可靠性、行駛里程和壽命等方面遇到的難題,卻成了電池行業本身以及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痛點”。
目前,國內電池企業業務更多集中在相對低端的鉛酸電池或利潤率較低的汽車啟停電池上;新能源動力電池的研發與生產基本上是近兩年才開始,市場紅利尚未顯現。此外,我國動力電池企業在電池的一致性、安全性、循環壽命等方面都與國際水平存在不小差距,有效產能明顯不足。那么該如何解決目前國內電池行業面臨的諸多發展難題?或許可以近期電池行業發生的兩大新突破中找到出口。
最薄柔性光伏電池誕生
最近,韓國科學家JuhoKim等人推出一款超薄太陽能電池。此款超薄太陽能電池非常靈活并且很薄,可以包裹鉛筆一周。許多可穿戴設備限于電池體積和重量而無法被推廣應用,而這塊電池的高柔韌性和輕質量的特性,有利于推動可穿戴電子設備的生產,例如為智能眼鏡供電,納入衣服中為可穿戴設備供電等。
此外,該電池材料潛力巨大,未來有望為太陽能電池應用開創出更多全新領域。比如在對重量較為敏感的航天航空領域,超薄太陽能電池的應用將發揮重要科研價值。
由黑龍江省遠方新能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和哈爾濱遠方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生產的以磷酸釩鋰為正極材料,以石墨為負極材料的鋰離子磷酸釩鋰/石墨鋰離子抗低溫電池,日前通過專家鑒定,填補了國內抗低溫電池領域的空白。
抗低溫新能源電池研制成功
日前,在鋰離子磷酸釩鋰/石墨鋰離子抗低溫電池技術評價會和產品鑒定會上,由黑龍江省遠方新能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和哈爾濱遠方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生產的鋰離子磷酸釩鋰/石墨鋰離子抗低溫電池通過了專家鑒定。
該鋰離子磷酸釩鋰/石墨鋰離子電池以磷酸釩鋰為正極材料,以石墨為負極材料,在-30℃的低溫環境條件下,能放出高達81%的荷電量,在零上55℃的高溫環境條件下,能放出93%的荷電量,可以說,該電池填補了國內抗低溫電池領域的空白。
專家組認為這種電池作為新能源可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風力和太陽能發電、通訊基站、航天航空和軍工等多個領域,特別適合在我國北方和俄羅斯等高寒地區使用。該產品通過了小試、中試,現已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三項,實用新型專利一項,并可進行規模生產。
或許未來的家庭供電可以通過電池來實現,也許下一代的電池技術就能實現大規模地儲存可再生的風能和太陽能。不難想象,電池技術一旦得到突破,所有的手持數碼設備、消費類電子產品、電動汽車以及其他工業產品,都會迎來一次質的飛躍。因此,電池技術的變革勢在必行。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