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里來了“機器人護士”?昨天,在仁濟醫院,醫護人員先從電腦中調取處方,生成二維碼后貼在輸液袋上,再把藥劑、一次性配藥器、輸液袋放在機器人內部的固定裝置上,掃描二維碼后機器人就開始自動配藥了。一分鐘后,“機器人護士”就完成了一瓶輸液藥物的定量配置,并貼好了相應的患者信息、藥物名稱和用法用量。這兩個“機器人護士”首次在全國醫院出現,意味著靜脈藥物配置進入了更加潔凈、精準、安全、智能的“機器人時代”。
走進仁濟日間化療中心,兩個長方體的半透明“柜子”吸引了記者的注意。走近細看,發現“柜子”與傳統的配藥操作臺完全不同,不僅帶有可控制配藥操作流程的智能液晶觸摸屏,還有多個機械手在“柜子”里的轉盤上靈活工作。整個過程中,醫護人員與藥劑完全不發生接觸。
“現在兩臺機器每天能夠完成100至150袋左右的化療藥沖配,覆蓋了日間化療中心90%的需求。”日間化療中心護士長仇曉霞告訴記者,“它每一次的工作時長最多5分鐘,雖然比有些人工沖配慢,但現在一個醫護人員就能同時操作兩臺機器,大大提高了效率。”仁濟醫院開創性引入靜脈藥物配置智能機器人,其根本是出于對護士與藥師的保護與關懷。
根據對1232名護士的健康調查,《護理人員化療職業防護現況調查分析》中指出,由于長期接觸化療藥物,護士出現指頭皸裂(28%)、脫發(18.8%)、疲乏(16.6%)、月經紊亂(15.6%)、皮疹(10.46%)、白細胞減少(8.36%)、先兆流產(3%)等多種癥狀,健康問題令人擔憂。
以往,仁濟醫院靜脈化療藥物都由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護士和藥師手工配置,而90%以上的靜脈藥物配置中心護士在手掰安瓿瓶、分離注射器、處置用過的針頭、拔針時都出現過不同程度的手割傷。仁濟醫院副院長聞大翔介紹,今年1至5月,日間化療中心共接診患者4020人,5月更創下單月933人的新高。未來,仁濟醫院還將逐步在靜脈藥物配置中心推廣配藥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