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IC產業攻勢強勁 國際同行也怕了?

時間:2016-07-0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2015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持續高速增長的勢頭。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5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突破3600億元,達到3609.8億元,同比增長19.7%。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是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芯片制造業主要為海外客戶加工,芯片設計業主要使用海外資源,封測業主要為海外客戶服務,中國電子工業主要為全球客戶服務。”在近日舉辦的2016中國(深圳)集成電路創新應用高峰論壇上,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教授表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但集成電路的自給率不高,對外依存度依然很高。

盡管如此,西方對中國發展集成電路已是高度警覺,甚至有人提出了“中國發展集成電路是全球威脅”的言論。近幾年,關于西方限制中國出口和禁運的消息也不絕于耳,如瓦森納協議對我國高技術出口的限制,美國對中國超級計算機使用的芯片實行禁運,再如今年美國對中興的制裁,以及對華為的出口調查等。國際同行究竟在害怕什么?中國發展集成電路對全球是威脅嗎?中國集成電路發展現狀如何?魏少軍教授都一一進行了分析。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教授

中國IC進口維持高位未來幾年仍將持續

魏少軍首先援引IBSInc的數據對全球電子工業生產規模進行了預測。他直言,雖然這個預測是2014年6月份做的,但現在基本仍是這個情況。“很多人認為,PC已經到頭了,已經沒有市場,特別是近兩年PC市場下降,但從全球看,PC并不會下降,總量還是在上升。”他稱,2014年到2020年,計算機還有46.6%的增長,移動通信有81.3%的增長,消費類電子有48.5%的增長。而中國的發展是全球發展的龍頭,從中國電子工業的生產規模來看,其在全球的比重持續增加。如移動手機,2009年中國占全球市場的47%,到2014年占84%,而且這兩年還在進一步提升;平板電腦中國則占全球市場的82%,彩電占66%,PC占81%。從主要電子產品在中國的產量來看,魏少軍指出,目前中國的智能手機在全球的比重不到50%,預計2020年會超過這一數字;中國的平板電腦目前在全球市場的占比較高,但不意味著會永遠高下去;超高清電視(4K及以上)我國占的比例還比較小,到2020年會大幅提高;中國消費類半導體產品現在大概占全球市場的1/3,未來會繼續往前走。“由于中國是世界工廠,因此進口集成電路的值會相對較高。2015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額達到2370億美元,比上年增加6%,占全球近70%,連續三年超過2000億美元,是價值最高的進口商品,貿易逆差1613.9億美元。”魏少軍直言,2370億美元這個數據有重復計算的內容。不過,他預計,未來幾年,集成電路進口額仍將維持高位。從中國購買集成電路產品分類來看,各產品比例基本沒有大的變化。魏少軍表示,中國進口比例最大的一塊是手機芯片,特別是專用邏輯器件,再就是存儲器和模擬電路。“這幾類產品未來幾年比例不會發生太大變化,因為產業不會發生根本性的顛覆。”他進一步稱,在進口的集成電路中,50%又隨著整機出口到國外,“雖然我們進口很多,但不是自己全部消耗掉,中國大概消耗全球25.4%的芯片,市值大約850億美元。”

中國IC設計業增長迅猛2016將穩居全球老二

2015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持續高速增長的勢頭。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5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突破3600億元,達到3609.8億元,同比增長19.7%。“19.7%是一個很高的數字,但這個數字與國際上的統計不一樣,我們是把設計、封裝、制造三者疊加,這三者在真正的產值中是相互重疊的。國際上很少分開算,只算最終的集成電路的產值是多少,即設計業產值或IDM產值。”魏少軍如是說。從產業鏈各環節發展情況來看,2015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各環節均實現了快速增長。產業結構上,芯片設計業與芯片制造業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芯片制造業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增速位列三業最高。魏少軍指出,去年中國IC設計增長25.64%,銷售收入1234.4億元,根據總會年底之后統計的數據銷售收入是1325億元;封裝測試業去年增長10.2%;芯片制造業去年則第一次超過設計業,達到26.5%。“為什么芯片制造業可以達到這么高的增長率,是因為三星西安廠投產,這占了26.5%的10%,實際上我們的增長只有16.5%。”魏少軍補充道,不過,中國的IC設計業在全球的占比并不樂觀,2015年國產芯片全球占比僅5.8%。

“總的來說,我們進口70%,用了25%,自己的滿足率只有6%,這就是中國集成電路的現狀。但中國對全球是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因為我們買了全球這么多IC。”魏少軍總結道。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中國的芯片制造業都保持著高速增長。2008年到2015年,中國集成電路制造業年均增長率在12.59%。而過去幾年全球集成電路的增長率在2%-3%。“未來幾年隨著我國投資逐漸到位,制造業年均復合增長率有望保持在兩位數以上。”魏少軍說。中國大陸的芯片設計業也是持續高速發展。數據顯示,2000-201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45.68%。2015年,中國芯片設計業全球占比22.9%。根據今年一季度26.1%的增長速度來看,2016年有望達到1600-1650億元人民幣。“折算成美元,大概是260-270億美元的產能,這一數字就很有說服力了,中國將穩居全球老二。”魏少軍如是說。這其中的主要增長動力來自于通信芯片。按照不同的產品領域,包括通信、計算機、多媒體、導航、模擬、功率、消費類等。從各領域企業數量變化情況看,2011年到2015年,除通信領域企業數量穩步增長,模擬和消費類領域企業數量相對穩定,其它領域的企業數量變化很大,企業產品方向調整頻繁。另外,從各領域產品規模變化情況看,除了通信領域的產業規模增長迅速職位,但其他領域的產業規模增長緩慢,基本上穩定在100億元人民幣上下,導航領域穩定在20億元人民幣之下。魏少軍直言,“這說明,除了通信芯片一枝獨秀,從100億元漲到600億元,其它基本維持不變。這意味著如果沒有通信的增長,整個設計產業的增長基本和2011年一樣。這說明我國的設計業在產品創新能力上依然有很大缺陷。”與芯片制造業和芯片設計業保持高速增長不同,芯片封測業增長趨于平穩。數據顯示,2008-2015年7年間,其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2.19%。魏少軍預計,“未來幾年,封測業的增長勢頭將繼續保持,但總體規模將被芯片設計業超越。從設計業看,設計業的規模今年會超過封裝業,成為第一大產能。”不過,在工藝上,中國大概落后國際同行兩代四年。魏少軍認為,這種情況會一直維持到2020年。正因為此,目前業界存在兩種觀點:一種是追趕無用論,撿人家吃剩的就可以了;另外一種重要的觀點認為,如果中國在制造業市場不能有大的突破,就會拉設計的后腿。他直言,“這實際上也是中國設計業在大量尋找產能時遇到的困難。2020年前,在先進工藝上中國主要還是依賴全球伙伴。”在產能上,中國的需求將持續旺盛,但產能不足。魏少軍指出,目前,中國的產能缺口大概是每月80萬片12寸晶圓片,而且這在短期內無法彌補。他稱,也許再過兩年會有一定的增長,但是整體的的增長是不夠的,所以,很長一段時間,產能主要還是依賴全球伙伴。目前,在《綱要》的指導下,半導體投資正持續高漲,包括大基金和地方基金投資積極性都很高,這也吸引國際同行加入這一行列。數據顯示,未來五年,大陸在集成電路領域的直接投資額預計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其中20%將來自全球合作伙伴。魏少軍舉例說,如如臺積電在南京建廠,UMC在廈門建廠,PowerChip在合肥建廠等。

中國發展集成電路對全球同行是威脅嗎?

在2015年全球10大設計企業中,中國有兩家企業位居其中——海思和展訊,其中海思與AMD的銷售額相差大概1.5億美元。魏少軍預估,按照今年的速度,海思的排名會再往前邁一步,展訊往前邁一步的可能性也極大。他表示:“現在,中國有10多家企業排在全球前50名,這個增長速度非常快,預計到2020年,會有三家中國設計企業進入全球前10。”隨著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已成為全球價值鏈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主要表現在:中國的芯片制造業主要為海外客戶加工;芯片設計業主要使用海外資源;封測業主要為海外客戶服務;中國電子工業主要為全球客戶服務。即便在這種情況下,為什么還是有人提出“中國發展集成電路對全球同行是威脅”的言論,西方對中國發展集成電路也高度警覺。“國際同行在擔心什么?他們害怕現行的產業格局被打破,害怕失去產業發展主導權,守成企業害怕利益受損。”魏少軍說,中國作為市場經濟的一分子,加入市場競爭中一定會使得現有格局產生變化,“不破壞現有格局,我們怎么成長,產業怎么進步?但西方社會在利益問題上,每一分錢都是要爭的,我們必須要有思想準備。”魏少軍直言,中國產業不能永遠處于價值鏈低端。他以一款手機舉例稱,這款手機賣749美元,制造成本僅為4.5美元,而包裝盒里裝的東西都占5美元。制造成本甚至不如包裝盒里的東西貴,這就是我們中國賺的錢。“制造成本僅占銷售價格的0.6%,這就是中國產業的現狀。”他說。

此外,一些核心芯片,中國也主要依賴進口。“除了少量的應用處理器、通信處理器、網絡通信芯片,少量的NorFlash和圖像處理器之外,其他的核心芯片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全為0%。但我們的企業在這些0%以外的小之又小的領域還在打價格戰。”魏少軍表示,“我們的產業必須升級,必須發展,我們的核心芯片不能永遠依賴進口,我們的產業發展不能總是受制于人。”魏少軍指出,集成電路價值鏈很長且極其復雜,沒有人能夠擁有完整的價值鏈各環節。他稱,手機就是全球合作的一個典范。比如,蘋果手機在美國設計,在臺灣流片,在馬來西亞封裝,在中國來組裝制造,然后再銷往全球。以后這樣的情況會越來越多,不同的國家或地區角色可能也會轉換。“總之,我們要在全球合作當中,逐漸提升我們的產業定位,逐漸向價值鏈高端轉移。”魏少軍說。對于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現在及未來發展方向,魏少軍總結出如下五點:

1)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但集成電路的自給率不高,對外依存度很高。從市場的角度看,中國為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是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集成電路的發展也是全球集成電路的發展;

3)開放合作是實現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唯一途徑,也是解決現行各方擔心的有效方法,但開放合作必須是雙向的、共贏的;

4)中國發展集成電路的決心已下,誰也阻擋補了,但發展之路不會平坦,發展過程也不會一帆風順;

5)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尚處于初級階段、野蠻發展的痕跡很重,需要學習如何充分利用現有的生態環境,不斷創新,與全球同行共生、共贏、共同發展。

市場就像海上行舟,不進則退。中國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已是迫在眉睫,因為中國的核心芯片不能永遠依賴進口,中國產業不能永遠處于價值鏈低端,中國產業的發展不能總是受制于人。對于那些鼓吹“中國發展集成電路對全球同行是威脅”的言論,孰是孰非,估計各人心中都已有一桿秤。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