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到2050年的太陽能發展路線圖,如果馬上啟動國內第一批100萬千瓦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到2020年光熱電價可以降到0.75元左右,但這個電價不是到了2020年就能等來的。如果光熱電價再不出臺,這個目標就很難實現了!”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孫銳在參加6月16日召開的中國國際光熱電站大會時道出了急盼光熱電價出臺的心聲。
面對臺下600位同樣焦灼等待電價出臺的與會者,孫銳補充說,“設備規?;a后才能逐步降低電價,沒有生產哪能談得上規?;?,又如何能降低成本?盡快出臺上網電價對光熱發電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希望承擔用電高峰最大負荷
記者在上述會議上了解到,美國和西班牙是世界太陽能熱發電站主要建設地區,印度、中東、非洲、澳大利亞、拉美、中國成為最具增長潛力的區域。據統計,2015年全球光熱發電新增裝機容量421.1兆瓦,累積裝機容量約4940.1兆瓦,增幅9.3%。
目前來看,全球光熱呈現幾大發展趨勢:
太陽能光熱電站規模逐步增大,尤其以塔式電站最為突出;
塔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由于其集熱溫度高、易于實現大規模長時間蓄熱、技術和造價控制進步空間大等特點發展迅速;
與傳統能源互補結合的高效率太陽能光熱利用形式正迅速推廣。
“對于我國來說,太陽能熱發電目前正處于從試驗、探索逐步向規模示范發展過渡的階段。”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易躍春在會上指出,“工程應用方面,我國一些小型光熱試驗電站陸續建成發電;在產品制造方面,一些關鍵設備和產品國內開始嘗試生產,部分產品已應用到試驗電站中。但是,由于國內太陽能熱發電上網電價缺失,熱發電站系統集成技術缺乏,產業鏈相關裝備和產品產業化生產進展較慢,還沒有建成商業化、規?;拇笮碗娬?,產業還處于培育當中。”
根據《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到2020年底,我國要實現太陽能熱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與光伏相比,在同等裝機規模下,無論是發電效率還是電源的穩定性都更勝一籌。因此,光熱機組在電力系統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對此,孫銳指出,“光熱發電機組的優勢就在于它能夠儲能,儲熱系統優化配置對光熱發電至關重要,儲熱系統能使光熱機組維持穩定的電力輸出。”
對于光熱將在電網中承擔的角色,孫銳表示,“根據現在我國光熱行業發展的階段,光熱機組24小時連續運行并不現實,比較理想的發電模式是希望光熱發電能承擔早高峰,中午保持出力,但能給光伏讓出空間,晚高峰希望光熱發電能達到最大負荷,晚高峰過后停機,這是目前我們光熱發電運行比較理想的方式。”
多一毛錢少一毛錢大不一樣
5月4日,由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牽頭的光熱電價制定征求意見座談會召開,業內認為電價的正式發布已指日可待,也有消息傳出光熱電價出臺最遲不會晚于6月。
根據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相關負責人在本次會議上透露的信息,相關主管部門已經簽署了電價文件,但文件卻遲遲沒有下發。對此,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記者感慨:“很可能還是因為多方博弈的原因。”
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定的電價很有可能是1.1元/千瓦時。而就在此前,業內普遍預估可接受的的電價范圍最低在1.18-1.25元/千瓦時。
中控太陽能董事長金建祥對此表示,“如果電價是1.2元,電站收益率為20%,如果是1.1元,電站收益率只有0-3%。1毛錢就像是最后一根稻草,多了1毛錢這個行業就有希望很快發展起來,‘十三五’10吉瓦的目標也會實現;如果少了1毛錢,也許有少數示范項目還會建,但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是風險很大的。示范項目能否成功不取決于電價高低,但電價卻決定了整個產業能否發展起來。”
中海陽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表面來看,對于設備商來說是電價越高越好,但從整個行業發展來看,電價過高肯定會導致盲目投資。目前來看,對于第一批100萬千瓦的示范項目,國內反射鏡和集熱管的產能都是相對過剩的,因此電價過高肯定會導致蜂擁而至,劣幣驅逐良幣。對于熱議的1.1元的電價,業內普遍認為偏低了,但是對于已經掌握相關技術的公司來說,也是可以有回報率的。可目前來看,國內大部分公司還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和設計能力,包括后期電站運營維護也需要去學習和交學費,可是1.1元的電價就相當于沒有學費,需要企業自己去承擔,因此風險相對較大。”
對此,易躍春表示,最終光熱發電電價的確定,既要考慮產業發展初期的風險,又要考慮社會的承受能力。
啟動示范項目刻不容緩
“如果電價再不出臺、再不啟動第一批光熱示范項目,將來面臨更加復雜多變的電力市場環境的時候,光熱發電這條路會走得更加困難。希望在這一批示范項目中能有一批項目達到預期效果,這樣才有理由、有信心往下走。“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部副主任王霽雪說。
除了期盼光熱電價盡快出臺,對于電價真正落地后,光熱發電行業的技術水平、裝備制造、電站運營維護等更值得關注。
孫銳指出,要充分認識太陽能熱發電工程的復雜性:
光熱發電是通過聚光集熱、儲熱換熱、熱功轉換等復雜的過程,最終實現由光到熱到電的轉換,其設備、管路閥門等系統連接復雜,自動控制邏輯嚴格,因此機組的性能好壞取決于系統的集成性能;
機組的事故率是系統中所有設備事故率的疊加,因此要保證機組的可靠性,不僅對每個設備的可靠性要求高,連接系統的管路、閥門及管件的可靠性同樣重要;
由于日照強度的季節變化和實時變化使機組的運行情況復雜多變,需要對各種運行工況進行模擬,對系統的實施檢測和自動控制要求就更高了;
使用的導熱油輔助燃料等易燃易爆物質,安全設計絕不能忽視,發生一次火災和安全事故對電廠來說就是災難性的損失。
“因此,電價出臺后,國內光熱發電行業真正掌握技術的集成商有多少,生產的設備是否符合標準,復制國外的標準是否適合國內的環境,電站并網后的運營維護能否做好,這反而是我更加關注的問題。”上述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不無擔憂地告訴記者。
多位與會人士對記者說,示范項目不可能所有的都成功,但一定要有試錯的勇氣,通過示范項目去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通過示范項目建設,形成國內太陽能熱發電設備制造產業鏈,培育工程建設運行能力,為今后光熱發展打好基礎。國內光熱發電產業部分還處于試驗到示范階段,到底成本怎么樣,建設完成后能否盡快達到設計要求,調試期多久等都需要實踐來驗證。如果第一批示范項目做好并起到示范作用,將有利于國家研究更多促進行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推進光熱規模化、商業化發展。希冀產業不回避問題,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解決,避免在以后的項目中重復犯錯,并不斷提高水平。示范項目既是開發企業和設備制造企業的示范,也是國家和行業的示范,把成功的經驗總結好,是示范項目推進要著重關注的地方。”易躍春說。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