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以來,我國已經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2014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長54%,兩倍于全球增幅。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32996臺,同比增長21.7%。今年一季度,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1497臺,增幅為19.9%。
伴隨著構建以智能制造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體系,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都將大幅增長。
即便如此,我國2014年的機器人密度(平均每萬名工人對應的機器人保有量)只有36,僅為全球平均水平62的近一半,與2014年韓國478、德國292的機器人密度,更是相去甚遠。
《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0萬臺,其中六軸及以上機器人達到5萬臺以上,重點行業實現規模化應用,機器人密度達到150以上。伴隨著構建以智能制造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體系,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都將大幅增長。
“機器人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高端制造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辛國斌說,“和世界發達國家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的中國,蘊藏無限可能。提早布局未來市場尤為重要。”
“制造業只是機器人大規模應用的領域之一,麥肯錫發布的一份預測稱,醫療、國防安全、服務生活領域將催生出數萬億美元的機器人市場。”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秘書長宋曉剛告訴記者,我國服務機器人在科學考察、醫療康復、教育娛樂、家庭服務等領域已經研制出一系列代表性產品并實現應用。
為此,規劃特別提出將組建面向全行業的機器人創新中心,積極跟蹤機器人未來發展趨勢,搶占發展先機。規劃提出“三提升”:實現機器人質量可靠性、市場占有率和龍頭企業競爭力的大幅提升。
工信部聯合發改委、財政部,將在財稅等政策上對機器人產業予以傾斜和支持,合力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推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