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李克強總理作序、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編寫、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15年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報告》在京隆重首發。
在序言中,李克強總理強調,現在“雙創”已蔚然成風,政府要繼續“加油”,引導“雙創”與“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相結合,推動大中小微企業在創業創新中共同發展、傳統產業改造和新興產業成長并駕齊驅、服務業壯大和制造業升級互促共進,增強經濟發展動力。
當前,世界經濟仍然增長乏力,我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去產能逐步進入實質化操作階段。我國就業局勢總體穩定,但依然面臨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愈加突出的挑戰。現在恰逢畢業季,就業難成為不少高校學生頭疼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雙創”、“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的提出恰逢其時,《天下無賊》里面有一句經典臺詞“21世紀最值錢的是什么?人才”。
為了緩解就業難,同時為中國制造業儲備一批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校企合作”近來越來越受歡迎。
作為全球500強的西門子,繼與中國教育部簽署合作協議后,近日又與山東省教育廳簽訂《合作備忘錄》,以期在中德合作框架下,打造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面向“中國制造2025”的工程人才教育平臺。雙方將合作為山東省高等院校引進德國工程教育經驗和西門子的工程技術與經驗,共同在“智能制造”創新基地建設、人才培養、師資能力提升和工程競賽等方面展開全方位戰略合作。
合作項目中最耀眼的當推機器換人。
當前,科學技術在廣泛交叉與深度融合中不斷創新。隨著信息化、工業化不斷融合,以機器人科技為代表的智能產業蓬勃興起,成為當今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標志。機器人既是先進制造業的關鍵支撐裝備,同時也是改善人類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點。無論是在制造環境下應用的工業機器人,還是在其它環境下應用的服務機器人,其研發及產業化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高端制造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對于打造中國制造新優勢,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就業不如擇業,擇業不如創業。在國家利好政策下,“校企合作”、“機器換人”等渠道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難。“十三五”時期將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如果能把控“雙創”,你,必能在裝備制造領域深度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