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逐步推進,尤其是“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實施,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需求也迎來爆發期。對于河南來講,起步晚并不意味著發展落后,無論是政策的推動還是企業的創新,都在驅動著河南機器人產業實現“彎道超車”。
起步晚起點高,利用后發優勢快速發展
“僅是與國內一些沿海省份相比,河南的工業機器人起步就晚了10多年”,河南歐帕工業機器人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張宏偉告訴記者。雖然起步晚,但河南機器人產業的起點很高。尤其是一些企業只用了短短兩三年的時間,就已經在行業內打出了“名堂”。就拿歐帕機器人來講,這家僅僅成立不到4年的公司,憑借其自主設計、研發、生產的碼垛機器人,已經坐穩了行業的頭把交椅。而鄭州科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是一家專注于焊接自動化領域的企業,其研發的專用焊接、智能焊接機器人不僅同樣在行業知名,公司還在去年順利地登陸了新三板。據記者了解,這些民營企業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異軍突起,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在研發方面傾注了大量的精力,也造出了代表全國先進水平的機器人。
僅就一個“大螳螂”碼坯機器人來講,其同時可以抓起432塊磚,一個小時的工作量,相當于48個工人工作整整一天(8小時)。而一個焊接機器人不僅可以替代三個成熟焊工的工作量,還可以保證質量。“河南機器人要實現彎道超車,首先要找準突破口。再者是要抓一批高端的,有研發能力和軟件開發能力的創新型項目”,一位行業人士向記者介紹。
碼磚機器人
遍地開花,爭相代言“工業4.0”
機器人產業的蓬勃發展之勢,在河南這一工業大省身上顯得尤為突出,一大批知名企業開始紛紛涉足。早在去年7月,安陽林州重機集團的工業機器人項目(一期)開建,總投資估算為1億元,每年預估產能850臺(套),開發接近國際領先水平的焊接、環境監測、搶險、噴涂、搬運、切割等工業機器人。今年3月,河南省金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7億元,年產1500(臺)套工業機器人建設項目又落戶滎陽。同時,據記者了解,鄭煤機也正在研發主要應用于焊接等領域的機器人,并且已經開始在其生產線上進行試運行。而一拖的桁架機器人也在今年上半年面世。不僅如此,一些地方政府也在扶持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方面下了大力氣。以洛陽為例,去年11月,由洛陽市工信局、洛陽高新區、河南科技大學聯合建設的洛陽市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園項目就在洛陽高新區啟動。資料顯示,這個總投資20億元,號稱中原地區最大的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園項目,預計到2018年末,園區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100億元,培育產值超50億元龍頭型企業1家,超10億元企業3家,超億元企業10家,在孵企業20家。政策支持,“河南制造”工業機器人后發先至如今,河南機器人正在政策與市場的雙輪驅動下,鏗鏘邁步。
今年年初,河南出臺了《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形成超千億元的以工業機器人為核心的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重點打造洛陽、鄭州、許昌等集機器人整機、關鍵零部件制造及集成應用于一體的產業園區和專業基地。要使河南成為全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先行區,中部地區工業機器人生產、應用、服務的核心區,以及全國最具規模和競爭力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基地之一。此外,河南還對工業機器人的示范項目以及采購或租賃本省制造機器人的企業給予財政補貼支持。此舉也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機器人產業的市場發育。相對于政策的推動,企業也沒有閑著,一些知名企業也在加大投資、擴充產能、加緊研發。
據歐帕機器人的相關人士介紹,自從公司投產以來,每年的業績都在穩步遞增。而在今年10月份,二期工程的南車間就將建成投入使用。而隨著下一步北廠房的建成,公司的產能將擴充一倍。不僅僅是產能,技術的創新、升級也是河南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有力證明。“之前大多數企業都是以組裝為主,后來一些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在應用領域下了大工夫。而目前,省內一些企業已經可以完全自主生產機器人‘本體’了,不僅僅是產能,技術的創新、升級也是河南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有力證明。“之前大多數企業都是以組裝為主,后來一些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在應用領域下了大工夫。而目前,省內一些企業已經可以完全自主生產機器人‘本體’了,這在全國來說,都是了不起的成就,不得不感嘆成長的速度”,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