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成本”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緩解實體經濟困難的有效舉措。近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江蘇省經信部門采取諸多創新舉措,出真招、求實效,以兩化融合為主要手段,為企業緩解成本壓力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獲得了企業點贊!
搭乘“e企云”,小投入就能上“云”端
信息化是中小企業騰飛的翅膀,但門檻高、投入大,眾多中小企業望而卻步。為讓廣大中小企業小投入獲得大服務,以信息化打造新實力,省經信委聚焦企業互聯網化轉型,積極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建設了“e企云”等信息化服務平臺。
據介紹,“e企云”是省經信委聯合中國電信打造的全國首個數字企業云服務綜合平臺。該平臺利用云計算、虛擬化等技術,整合基礎電信和應用服務提供商資源,以“改買為租、按需購買、即買即用”方式,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器和軟件產品租賃等信息化服務,進一步降低中小企業“入網”投入,提升管理效率,實現互聯網化轉型升級。
“加入‘e企云’,大大降低了企業信息化投入的成本。”南京沛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宏興向記者介紹,原本企業要自購服務器建信息化平臺,設備采購加上人員維護成本需花費35萬元,但在“e企云”平臺租賃云主機產品,5年只需15萬元。
此外,2015年省經信委還探索開展了小微企業信息化服務券試點,采取“政府補一點、企業出一點、服務商讓一點”的思路,由政府向小微企業發放信息化券,企業憑券向服務商購買信息化產品和服務。試點活動共惠及1912家小微企業,其中初創企業占1/4以上,帶動信息化投入達5274萬元,為企業節約信息化成本4432萬元,放大比達1:5。
“智能裝備”發力,用工成本大幅降低
近日,在無錫第一棉紡廠,記者見識了由9萬多個傳感器、28套信息系統組成的智能車間。在這里,智能系統可實時監控生產狀態、產品質量和能耗情況,原本需要人工操作的檢測等若干環節已全部改為機器自動完成。“目前我們的萬錠用工從200多人降到18人,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市場價格的話語權。”無錫一棉黨委書記周曄珺說。
當前,用工成本增長較快已成為企業穩定發展的突出問題。無錫一棉曾經有8000名員工,在規模擴大5倍的同時,如今的用工卻減少為2000名左右,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一是流程再造,取消無效勞動;二是抓制造裝備自動化和互聯網化改造,重點打造智能車間。”
雖然智能車間建設需要不小的投資,但周曄珺認為“值得”:“你算算看,一名工人一年平均6萬元,如果不改造,還有今天的無錫一棉嗎?”據介紹,“十三五”期間,無錫一棉計劃在“投改”上再投5億元。
省經信委正著力實施智能制造工程,主推企業制造裝備升級計劃和企業互聯網化提升計劃,滾動推進了603項、總投資1572億元的企業智能化改造升級項目。去年全省共創建150個示范智能車間,推廣應用機器人2000多臺,企業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環節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升,全省重點行業骨干企業裝備自動化率達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