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鋼鐵去產能:靠“補貼”,最終還是要靠轉型

時間:2016-06-0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鋼鐵行業是產能過剩重災區,但在本應利用市場淘汰落后產能的時候,政府卻對一些鋼鐵企業進行巨額補貼,這不但會影響鋼鐵行業去產能和轉型升級的進程,還會導致落后產能對優勢產能的擠出效應,形成事實上的逆淘汰。

從去年年底各鋼鐵企業發布的一系列公告來看,鋼企仍依靠補貼在寒冬中度日。

2015年12月25日,凌鋼股份發布公告稱,收到財政補助7.9億元,并將上述政府補助資金確認為營業外收入,計入當期損益。包鋼股份和重慶鋼鐵也都在公告中表示,獲得當地政府的財政補貼,分別為5.8億元和1.5億元。分析師曾經對媒體表示,鋼鐵行業目前嚴重的產能過剩需依靠市場機制進行淘汰,但由于很多鋼鐵企業是當地就業與稅收的重要來源,因此地方政府往往給予盡可能的扶持。

鋼鐵行業是產能過剩重災區,但在本應利用市場淘汰落后產能的時候,政府卻對一些鋼鐵企業進行巨額補貼,這不但會影響鋼鐵行業去產能和轉型升級的進程,還會導致落后產能對優勢產能的擠出效應,形成事實上的逆淘汰。

冶金工業研究院院長李新創曾對媒體表示:“從2011年第四季度開始,我國粗鋼產能利用率就開始出現明顯下降,近年更是持續處于合理水平線以下,到了2015年,產能利用率僅有71.5%。”更有業內人士表示,若考慮到尚未納入統計的約七八千萬噸地條鋼,近年來鋼鐵行業實際的產能利用率更低,形勢顯然更為嚴峻。

面對鋼鐵行業的寒冬,唯有供給側改革,鋼鐵行業才能有出路已成為業內共識。安信證券研報認為,供給側改革已成為宏觀政策主基調。而去產能是一場持久戰,可以劃分為共識期、陣痛期和重塑期三個階段。鋼鐵行業作為產能絕對過剩行業和去產能試點行業,2016年處于去產能共識期,已經渡過了下決心去產能的痛苦,而在去產能早期落實去產能未必有更大的痛苦。

但是,隨著供給側改革開始深入,一系列的配套政策開始出臺。5月份以來,有關促進煤炭鋼鐵去產能的政策集中下發,各地方政府也立下去產能目標責任書,去產能進入全面實施階段。不過,中央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既有可能成為激勵地方去產能的動機,又有可能成為不同地方、產業之間在去產能過程中爭相搶奪的“香餑餑”。按照去產能計劃,山東省在實施方案中明確,3年內鋼鐵產能將壓減1000萬噸,這個力度可謂不小。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曾對媒體表示,目前部分過剩及落后淘汰產能在創造就業和利稅方面已經很難有所貢獻,甚至反過來成為地方的包袱,地方政府當然是有動機去竭力去產能。因此,中國很難會向美國所說的那樣依靠補貼來維持龐大的過剩產能運營。但是,去產能補貼會否變成企業和地方之間“搶紅包”的行為尚不得而知。

補貼確實某種程度可以緩解去產能給鋼鐵行業帶來的痛苦,但依靠補貼并不能真正解決鋼鐵行業去產能的問題。這首先是因為蛋糕是有限的,分蛋糕的卻很多。其次,不管是之前補貼過剩產能鋼企,還是對去產能鋼企的獎勵補貼,都是一種變相輸血的機制保護,無疑將問題延后,導致拖慢產業升級的節奏。從這個角度來看,鋼鐵行業脫困還是要從自身的升級轉型開始做起。根據《原材料工業兩化深度融合推進計劃(2015-2018年)》(工信部原[2015]25號)總體安排,2015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經開始開展智能工廠應用示范,推動并修訂了一批兩化融合的標準,支持大型鋼鐵企業自有電子商務平臺向行業開放平臺轉化,推動汽車板、造船板等個性化訂單加工配送。相較于補貼,兩化改造無疑將為鋼鐵企業帶來更多、更長遠的轉型升級的機會。

更多資訊請關注冶金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