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Nikkei)報導,全球各機器人制造商看好東南亞將繼大陸市場后,興起下一波“自動化浪潮”之潛力,積極設點布局,有機會一改過去當地制造業以人海為戰術的生產模式。
據國際機器人協會(IFR)預估,2015年泰國產業用機器人的稼動臺數約為2.79萬臺。隨著企業導入規模擴大,預期2018年度將會增加至4.16萬臺,超越法國及西班牙等國3萬臺的水準。
也使得如瑞士產業用機器人大廠ABB、德國Kuka、日本安川電機(YaskawaElectric)及發那科(Fanuc)紛紛加速在東南亞各國建構銷售網,搶占商機。
ABB選擇于泰國曼谷設置實機展示據點,由于當地許多企業過去未曾接觸過機器人產品,對此ABB更支援開發能讓機器人作業更有效率的軟體,及結合機器人的生產系統。而Kuka繼泰國設點后,也將規劃于越南設置據點。
安川電機則于2015年10月投入數億日圓資金,于泰國曼谷設置機器人中心,展示機器人實體設備。發那科更是在泰國、馬來西亞等6國設立據點,建構完整的銷售與服務網路。
東南亞各國目前也開始出現像大陸勞動市場一樣的薪資上漲情形,企業為減少人事費用支出,積極評估導入機器人設備。以泰國一名勞工為例,企業每年需支付約70萬日圓(約6,300美元)的薪資成本。而一臺焊接機器人設備的價格約為500萬日圓,并可承接相當7名作業員的工作量,等于企業約1年即可回收投資費用。
泰國汽車零件大廠Summit集團旗下的板金工廠提到,在導入3臺機器人設備后,原本需要12名作業員的制程人員需求數降至6名。目前該廠已導入約180臺的焊接用機器人,預計2601年底前將增加至200臺。
此外,泰國一樣面臨著少子高齡化課題,為避免因人力因素造成生產中斷情況發生,企業們選擇導入機器人設備的意愿日漸增加。而機器人也能讓品質水準更加穩定;汽車零件廠Ampas也表示,人工作業的不良率約為0.01%,但機器人卻可降至百萬分之一,讓制造業在確保品質上輕松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