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專家建言裝備制造業發展:轉型升級瞄準“智高輕”

時間:2016-05-3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5月25日,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協會合作聯盟成員單位齊聚“重裝之都”德陽,11個城市的重裝精英共論智能制造發展路徑。

5月25日,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協會合作聯盟成員單位齊聚“重裝之都”德陽,11個城市的重裝精英共論智能制造發展路徑。

向數字化、智能化轉變

“裝備制造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在哪里?”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協會合作聯盟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制造2025》規劃起草專家組成員之一的屈賢明,一站上講臺,就拋出了令與會嘉賓感興趣的話題。

從中端到高端,從生產型到服務型,從以國內為主到走國際化路線,從單機生產到成套裝備,從保持已有優勢到培育新興產業,“除了這五個轉變,我認為裝備制造還有兩個方向的發展趨勢。”屈賢明說,一是從機械化、自動化向數字化、智能化的轉變;二是對質量的嚴格把關和精益求精。“現在都說‘智能制造’,但其實離我們還很遠。”屈賢明說,德國提出工業4.0,他曾到德國西門子參觀訪問,對方告訴他要實現真正的智能化還需要10年至15年,“目前只能叫‘數字化’,智能化肯定是長遠的目標。”

高端裝備是核心,是重中之重

屈賢明認為,在《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高端裝備是核心,是重中之重,“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以及電力、農機裝備等高端裝備,都是國民經濟和國防安全的脊梁。”

明確了發展方向,裝備制造如何轉型升級?屈賢明認為,首先要找出短板,分析中國裝備與國外同類先進設備的差距及短板,以便對癥下藥。其次,要加大創新投入,加大試驗能力建設的投入,加速創新模式的轉變。最后,在夯實“工業強基工程”的同時,發展智能制造,推進產品設計、制造過程以及跟蹤服務智能化,達到降低成本、降低消耗、提高質量、提升效率、提高柔性的目標。

“這個過程中,還要解決可靠性差和精度保持性差的頑癥,要提升質量。”屈賢明舉例說,瑞典SKF公司非常重視軸承和滾珠絲杠的出廠前試驗,投入大量先進的試驗裝備,實驗室的面積和加工車間的面積比例幾乎是1:1,“而我國軸承廠在這方面的比例是0.05:1。”

要“重”的美譽也要往“輕”轉型

大連市機械行業協會會長劉江軍透露,他們與德陽高端裝備制造業行業協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德陽有發電裝備,我們有輸配電裝備,不僅是產業、技術,包括投資、市場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對此,屈賢明也指出,德陽應該扛起能源裝備尤其是發電裝備的大旗,要保持重型裝備的美譽,也要往輕型化轉型。“這是產業結構轉型決定的,但凡和‘重’字沾邊,現在日子似乎都不好過。”

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協會合作聯盟專家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工信部華信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長徐靜也認為,輕型化發展不啻為一條道路,“投入研發精力發展工業后服務,或者像東汽堅持‘一帶一路’走出去思路打開國外市場。”

屈賢明建議德陽利用職業教育加大對高端技能人才的培育,借力龍頭裝備制造企業,爭取成為智能制造的試點示范。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