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移世易,2015年6月,中國高鐵簽下了走向海外的第一單——承建總里程770公里,最高設計時速400公里的“莫斯科-喀山高鐵”項目。在非洲,中國標準全線開花;在亞洲,構建互聯互通大通道;在歐洲,中國鐵路嶄露頭角……
“成都智造”軌道技術已經走向世界,而這些技術均來自位于金牛區的中鐵軌道交通產業園,全球首個軌道交通產業創新與服務的高端平臺。如今,金牛軌道交通產業已涵蓋科研教育、勘察設計、工程總包、裝備制造和運營維護等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不斷涌現。
創新驅動,助力成都打造“世界軌道之都”,而金牛,將成為“世界軌道之都”最佳發展范例。
聚焦中鐵軌道交通產業園打造全球軌道交通研發高地
作為全球首個軌道交通產業創新與服務的高端平臺,中鐵軌道交通產業園發展狀況如何,又將如何整合集聚軌道交通產業?5月19日,華西都市報記者來到了位于成都市金牛區天回鎮附近的中鐵軌道交通產業園。
一期B區工地上,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這是中鐵二院在建的實驗檢測大樓,8層高,建筑面積2.5萬平米。如此大體量的實驗大樓,在四川軌道交通領域還前所未有。大樓建成后,所有入園企業都能申請實驗檢測之用,企業的實驗檢測、科技研發水平將大大增強。
2013年,全國首家軌道交通高科技產業園——中鐵產業園正式開建,由國內勘察設計、研發的領軍者中鐵二院負責實施運營,規劃總占地面積482畝,建筑面積(地上)約70萬方,目前園區一期2號地塊150畝已實景呈現。
2016年,《成都制造2025規劃》發布,預計2025年,成都市軌道交通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將突破2000億元。成都將形成軌道交通產業“一總部兩基地”的空間布局,金牛,將是軌道交通研發設計總部。
而落戶金牛的中鐵軌道交通產業園,作為產業鏈的上游,將與新筑軌道交通產業新津基地、新都成都軌道交通產業園形成一個“金三角”,重點開展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的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產業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幫助實現軌道交通產業有效聚集和落地,打造四川軌道交通產業創新總部和全球軌道交通的研發高地。
核心技術破日德壟斷“成都智造”軌道技術走向世界
成為全球軌道交通的研發高地,必須要靠技術說話。
單看中鐵二院自主研發的CRTSⅢ型板式無砟軌道,就足以讓業內人士稱贊。它是高鐵在超高速下仍能保持平穩運行的關鍵技術環節之一。這項技術的發明,讓中國高鐵打破了日本、德國在中國的壟斷,走出了壁壘。
“目前中鐵二院在無砟軌道、綜合接地技術、靜密測量等方面掌握了核心技術,這些技術不僅在國內普遍應用,也逐步推廣到了國外。”張強告訴記者。
先后完成成渝、寶成、成昆、成蘭鐵路等600多條鐵路重要干線和支線,通車里程達到20000多公里……作為我國最大型的綜合勘察設計企業之一,中鐵二院除了為全國軌道交通建設做出貢獻之外,也讓成都的軌道交通產業逐步走向海外。
中鐵二院先后在埃塞俄比亞、委內瑞拉、越南、老撾、肯尼亞、土耳其、俄羅斯、美國、巴西、阿根廷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承擔和涉足上百項項目,涵蓋鐵路、公路、地鐵的勘察、設計等眾多領域。
“我們不僅要成都造,還要成都研!”金牛區區委書記劉玉泉在產業園調研時指出,中鐵軌道交通產業園要為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提供一流的智力支持。
“成都智造”軌道技術,已經走向世界。產業集聚助力金牛打造軌道交通核心區
2016年,金牛區將軌道交通產業作為五大特色產業之一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如今,這個占地482畝的產業園已簽約東北軍輝路橋貴州分公司等61家企業,入駐企業26家。一座以綜合交通智能化產業、科技信息產業、技術服務產業等為主要業態的高科技產業聚集區正在崛起。
2015年,來自中國臺灣的成都亞佳搬進中鐵軌道交通產業園。亞佳公司由中鐵二院、臺灣SEIKO企業有限公司、意大利ALGAS.P.A等5家中外企業共同投資。公司引進在國內外橋梁、建筑減隔震產品應用方面全球領先的意大利ALGA公司及法國Freyssinet公司先進技術,進行技術研發,并與中鐵二院合作,開發TJGZ系列減隔震產品。
像成都亞佳、中鐵科工、中鐵工程裝備等一大批高精尖的總部企業在這里迅速集聚,它們的產品大都具有世界一流水準。
“我們的產業園是由專業領域中的龍頭企業主導運營,這是它與其它工業園最大的不同。”張強告訴記者,中鐵二院能夠提供多個產業平臺的支持,讓入駐產業園的企業分享產業集聚帶來的紅利,幫助入園企業進行科技成果鑒定、課題研究幫助、科研經費申請等,同時能夠加快入園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獲得與中鐵二院共同研發的機會,獲取更多市場訂單等。
根據規劃,未來3到5年內,這里將集聚300家軌道交通高科技企業,匯集3萬余高端人才,創造約300億產值,打造成為國家級軌道交通產業創新中心和西部軌道交通硅谷。
資源富集鑄就金牛軌道“智谷”。作為軌道交通技術研發創新基地,金牛,正成為成都軌道交通產業騰飛的核心。
更多資訊,請關注軌道交通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