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從政策層面來看,去產能的力度持續(xù)加大,5月18日,事關煤炭、鋼鐵去產能的3個文件同時落地,至此,包含了獎補資金、財稅支持、金融支持、職工安置、國土、環(huán)保、質量、安全在內的八項配套政策,以及整體實施方案全部制定并且公布。就在同一天,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提出,抓緊淘汰鋼鐵、煤炭等行業(yè)央企落后產能,要求央企兩年內鋼煤減產10%。
如果再把目光投向世界,過剩產能走出去的處境亦不樂觀。5月20日,美國認定中國等12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部分鋼鐵產品對美出口構成傾銷,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而在此前,歐盟、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家和地區(qū),已經對中國出口鋼鐵產品采取類似反傾銷措施,這讓中國鋼鐵行業(yè)通過出口消化過剩產能困難重重。
可是,就在國家去產能的八項配套政策陸續(xù)出臺的同時,煤炭、鋼鐵行業(yè)卻迎來了一個復產高潮。今年4月,國內鋼鐵日均產量甚至達到歷史新高。來自中國據統(tǒng)計數字,從今年2月到5月的第三周,全行業(yè)共復產102座高爐,年化產能約8200萬噸,而復產的企業(yè),絕大部分為停產較久后復產。就在剛剛過去的5月第三周,一周之內復產高爐6座,其中5座為停產較久后復產,其余1座屬于檢修后恢復生產。
復產的原因很簡單,煤炭鋼鐵的價格漲了。煤炭價格從4月下旬開始上漲,平均每噸漲幅20~40元。雖說價格能否持續(xù)尚難預測,但現(xiàn)在的價格,復產已經有利可圖。鋼鐵價格走勢也與之類似,今年一季度以來,鋼價整體漲幅超過30%,部分品種漲幅達到50%,建筑用鋼重新站上每噸3000元的高位。價格有錢可賺,復產勢在必然。
正是一季度以來的鋼鐵行業(yè)紛紛復產,多地空氣質量開始惡化,今年4月28日,環(huán)保部約談了山西省長治市、安徽省安慶市、山東省濟寧市、河南省商丘市、陜西省咸陽市5個地市政府,約談原因是上述地區(qū)一季度空氣質量明顯惡化,大氣主要污染物濃度不降反升。以長治市為例,PM2.5、PM10、SO2、NO2濃度均值,與上年同比上升了44.1%、36.8%、81.5%和4.4%,其中興寶鋼鐵公司、首鋼長鋼公司等企業(yè)違法排放問題突出。
當然,國家對于去產能的決心是堅定的。對于煤炭、鋼鐵行業(yè)的復產潮,最近,發(fā)改委、工信部的相關領導明確表示,鋼鐵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并未改變,短期煤炭供求形勢也未發(fā)生根本性轉變,鋼、煤上漲難以持續(xù)。同時,銀行信貸也收緊了對煤炭、鋼鐵行業(yè)的支持。一季度,產能過剩行業(yè)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下降0.2%,其中鋼鐵業(yè)中長期貸款同比下降7.5%。
更重要的是,從中央層面看,這一輪鋼鐵煤炭去產能的力度、決心前所未有。目前,各個省份、地區(qū)的去產能軍令狀都已經制定,并且會每年核查成效,全面行動馬上就要展開了。如果聽任落后產能率先“復蘇”,某些地方領導的烏紗可能不保。 來源:深圳商報
更多資訊請關注冶金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