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新能源投資熱乃發燒癥

時間:2016-05-1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各大媒體汽車版塊,隔三差五就能見到某地新能源汽車基地或產業園項目上馬的報道。

在各大媒體汽車版塊,隔三差五就能見到某地新能源汽車基地或產業園項目上馬的報道。這反映出,在傳統制造業不景氣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成為各地政府鼓勵投資的重要方向。有媒體對各地正在建設的30多個新能源汽車項目進行統計,其產能加起來已經高達300萬輛,遠遠超過國家規劃的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生產能力達到200萬輛的要求。若算上早幾年已經上馬的項目及正在醞釀中的項目,未來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必然會出現嚴重產能過剩情況。這已經引起業內專家的擔憂。

看來,動輒投資幾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的新能源汽車項目,表面火熱,摸著燙手,實是發燒癥狀。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孫逢春認為,目前國內的新能源生產企業呈現出散、小、低的特點,我們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新能源生產企業,自然也不需要那么多的汽車產業園。在目前新能源汽車依然需要政府補貼和政策刺激的背景下,遍地開花的新能源產業園項目,最終能走向市場化的不會有幾個,大多數燒完錢只能剩下一堆毫無價值的“遺址”。

有人將這種一哄而上上馬新能源汽車項目的現象稱為第二次“造車運動”。一旦成為運動,里面就會加入投機者。早在2012年,工信部下發《關于建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的通知》,對一批多年來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產量極少甚至沒有產量的車企進行整頓。按通知要求,如果經整頓無法達到考核標準,將暫停其《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將其勸退??墒菐啄赀^去,許多被“黃牌”警示的車企依然沒有起色,半死不活。就在它們絕望的當口,新能源汽車政策讓它們看到了希望。通過新能源投資資金的重新包裝有了起死回生的機會,搖身一變成為全新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

如果借新能源汽車政策和市場發展大勢,把當地原有的汽車產能和資源盤活,也算是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自救的表現。但問題是,加入“造車運動”的一些企業,根本就不具備研發與技術實力,提供不了好產品,它們的出現只有一個目的:套取國家的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查發現,有些所謂的新能源車企,通過一條簡陋的組裝線就能“生產出”電動車,或者轉手賣給自己的租賃公司,或者獲得補貼后拆下電池重復利用循環申請補貼,以大量未達到安全技術標準、產品一致性差的電動車,輕易便套取上億元的新能源補貼,而其中相當一部分車型并未進行公開銷售和進入交通領域,僅僅是用來騙取補貼的工具。據業內人士介紹,這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已是公開的秘密。

騙補及其他投機者亂入,正是新能源汽車投資熱典型的病癥表現。當年傳統汽車產能擴張時期就犯過這樣的病,而只要地方政府GDP情結不解,該病還會換個方式發作。目前看來,全國各地新能源汽車投資仍未有停下來的跡象,從整個新能源整車產業鏈來看,當前上游的動力電池領域已經率先感受到產能過剩帶來的嚴重困擾。接下來,更大的困擾還會不斷到來,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資訊,請ign關注新能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