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8日,總投資240億美元的國家存儲器項目在武漢光谷正式啟動,這是湖北省建國以來最大單體投資高科技產業項目,基地的動工,將是湖北集成電路產業騰飛的基礎。
在近日召開的湖北集成電路產業推進會上,湖北省副省長許克振也強調要以存儲器基地建設為契機,抓好關鍵突破,加快推動湖北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壯大。他說道:“當前,我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正處在絕佳的窗口期,我們要堅定信心和決心,以更加開放、務實的思維和作風,加快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
建成支點培育IC產業新優勢
從湖北省條件來看,通過近年來發展已經奠定了一些基礎和優勢,在有關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湖北省經信委副主任吳方軍表示,湖北省委、省政府始終把集成電路擺在全省產業發展重中之重的位置,多次召開辦公會、現場會、座談會進行研究,各部門積極支持,全力參與。武漢新芯多年的拼搏,也積累了很多經驗和教訓,成為新一輪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寶貴財富,這些都為湖北省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在資金投入上,2015年8月,湖北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正式注冊成立。同時,總規模2000億元的省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已將投資重點聚焦集成電路領域,支持湖北省集成電路產業加速超車,創新超越。
此外,受價格、成本等因素影響,國內主要封裝測試企業已開始遷出上海等中心城市。武漢平均地價、房價、平均工資都大大低于北上廣深,加之湖北省區位、交通、科技等優勢突出,形成了承接產業轉移的新優勢。
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擁有芯片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材料等相關企業50多家,實現總產值約60億元,專業從業人員4000余人,初步形成了涵蓋設計、制造、封裝材料、應用等環節的產業鏈雛形,產業發展生態正在加快形成。
國家對于湖北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也充滿了期待。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已明確將集成電路產業上升至國家戰略。在這一國家戰略中,武漢成為國家重點支持的集成電路四大產業集聚區之一。
隨后,總投資240億美元的存儲器基地項目今年3月在武漢東湖高新區正式啟動,更是為湖北加快產業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據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保證國家存儲器項目的順利實施,在未來幾個月內,武漢新芯公司將在上海和美國硅谷設立分公司或研發中心,吸納當地優秀人才,全面推動產品設計和工藝研發工作。由東湖高新、武漢新芯與華中科技大學一起創建的微電子學院,將著力培育集成電路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屆時,我們還將在設計、研發、封裝以及終端產品等各個產業鏈環節開展全方位的國內外合作,積極打造存儲器產業生態體系。”上述負責人表示,武漢將抓緊推進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努力為湖北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信息技術產業集群作出貢獻。
突出重點實現IC產業跨越式發展
近年來,湖北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雖然取得了可喜成績,但與北京、上海等先進地區相比,依然存在較大差距。吳方軍表示差距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產業鏈不完整,生態鏈尚未形成。目前,湖北省集成電路企業50多家,其中晶圓制造企業5家,多為設計、材料及配套企業,12英寸芯片封裝測試缺失,產能與市場需求對接不夠。其次是高端人才供應短缺。人才總量不足,企業人才缺口較大,特別是具有全球化視野、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企業家精神的領軍人才缺乏,將成為影響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吳方軍以武漢國家存儲器公司為例,表示要實現發展目標,還需面向全球聘請100名以上高端人才,如董事長人選等。最后是適應產業特點的政策環境尚不完善,缺乏與新形勢相適應的治理模式。
當前,全球集成電路產業正進入重大調整變革期。一方面,全球市場格局加快調整,寡頭壟斷趨勢加劇,市場份額加速向優勢企業集中。另一方面,隨著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業態快速發展,移動智能終端及芯片呈爆發式增長。我國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市場需求仍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吳方軍強調,新形勢下,湖北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既面臨巨大的挑戰,也迎來難得的機遇,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加快追趕和超越的步伐,努力實現集成電路產業跨越式發展。
據悉,接下來湖北省將緊緊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大數據等重大戰略,以建設武漢國家存儲器基地為抓手,努力把湖北打造成為全國集成電路自主創新的技術高地和重要產業集聚區。為此將重點抓好10件事:一是抓緊組建存儲器公司,爭取5月底前完成;二是加快存儲器芯片和北斗導航芯片的技術研發;三是加強IC人才培養引進;四是繼續做好湖北集成電路基金組建工作;五是加快集成電路產業鏈建設;六是扎實推進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建設;七是完善落實《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及《湖北省集成電路產業行動方案》重點任務職責分工;八是建立健全產業政策;九是建立完善專家咨詢委員會;十是支持龍頭企業發展和重點項目建設。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