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呼喚“靈活煤電”解決棄風難題

時間:2016-05-1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截至3月底,全國風電新增并網容量533萬千瓦,累計并網容量達到1.34億千瓦,同比增長33%。同時,棄風限電形勢加劇,一季度平均棄風率26%,同比上升7.4個百分點。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一季度風電并網運行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全國風電新增并網容量533萬千瓦,累計并網容量達到1.34億千瓦,同比增長33%。同時,棄風限電形勢加劇,一季度平均棄風率26%,同比上升7.4個百分點。

2016年前3個月,風電并網消納形勢延續了2015年的步履維艱,棄風電量達到192億千瓦時,較去年同期翻了近一番。按2015年供電標準煤耗315克/千瓦時測算,損失電量折合標準煤超過600萬噸。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表示,一季度的棄風情況在預期范圍內,其主要原因包括:電力需求增速仍然趨緩,電力裝機規模持續擴大,現有制約風電消納的問題還有待根本解決等。

多因素疊加致棄風形勢嚴峻

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今年一季度棄風電量達192億千瓦時,占去年全年棄風電量的近60%。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白建華告訴記者,這一方面源于一季度風電大發期與北方供暖期重合,導致熱電聯產機組無法為風電提供消納空間。

同時,這與去年第四季度風電并網裝機容量的驟增不無關系。2015年,全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3297萬千瓦,其中超過一半的新增業績是在第四季度完成的。風電電價下調帶來的搶裝潮在一季度依然延續。今年一季度全國新增并網裝機容量533萬千瓦,同比增長13%,持續的裝機熱潮加劇了前3個月因北方供暖期本就嚴峻的風電消納形勢。

中電聯近日發布的《2016年一季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顯示,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2%,增速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比上年四季度提高3.7個百分點,用電形勢有所好轉。李俊峰表示,雖然用電需求數據稍有起色,但電力總體需求對目前的電力消納形勢來講依舊不樂觀。一季度,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再度下跌至422小時,同比下降61小時,棄風率上升至26%。

值得注意的是,西北地區在一季度的棄風限電形勢再度加劇,這將棄風問題在一季度有所緩解的華北地區和維持平穩的東北地區平均棄風率數據拉低,使三北地區一季度消納表現跌至谷底。寧夏由去年同期的2%增至35%,甘肅由27%增至48%,新疆由26%增至49%。新疆的平均利用小時數下降近200小時,寧夏下降277小時,均下降了兩倍之多。究其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區在一季度用電增速的回落。

從中電聯數據來看,西部地區是一季度我國用電增速唯一回落的地區,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增長1%,增速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這源于該地區高耗能產業比重偏大的特點,且高耗能行業用電增速同比回落幅度較大,全國用電負增長的5個省份中有4個屬于西部地區。這也反映出西部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效果繼續顯現。

同時,一季度我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創歷年同期最多,基建新增發電裝機2815萬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產1008萬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1084萬千瓦。3月底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裝機為14.9億千瓦,同比增長11.7%,遠超同期全國電力消費增速。在裝機規模擴大的稀釋作用下,一季度全國發電設備利用小時886小時、同比降低74小時。

李俊峰表示,雖然多因素疊加導致一季度棄風加碼,但問題的根本原因仍在于能源結構調整的陣痛和機制體制的缺乏。

解決棄風問題需落實政策

伴隨著一季度棄風限電痼疾的疼痛,國家也連續出臺多則文件直指風電消納頑疾,把工作重心從風電的開發建設轉移到風電的高效利用上來,以體制改革機制創新多舉措解決棄風問題。

國家能源局2016年風電消納工作要求嚴控包括內蒙古、吉林、黑龍江、甘肅、寧夏、新疆等省(區)在內的棄風問題嚴重地區的電源建設,2016年度暫不安排新增常規風電項目建設規模。對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穎表示,這一舉措可在短期內提高風電行業的投資效率,減少資源浪費,而長期來看,風電行業的健康發展仍需站在能源結構調整的角度,風電在未來的發展仍大有可為。

王仲穎坦言,要從根本上解決風電消納難題,就要建立煤電作為靈活電源的運行機制。“要加快推進電力體制改革,推動電力市場建設,使煤電機組參與調峰。煤電機組也應通過技術創新來適應靈活性運行的要求。這對電力系統的穩定性也將發揮積極作用。”他還表示,近年來用電需求增速放緩正是能源結構調整、體制機制建立的大好時機,無論從生態文明建設還是電力需求變化的角度來看,新能源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同時,李俊峰也建議,要以調峰電價機制的建立激勵火電機組參與調峰,以此為風電消納釋放空間。這一方面保證了火電企業的利益,同時使風電獲得更多的利用小時數,也減少了煤炭的使用,產生良好的生態效應。李俊峰還建議,要做好風電上網消納的協調工作,逐步建立調度運行機制,做好輸電通道等配套設施建設,協調跨區輸電工作,并進一步落實風電補貼政策。

此外,電能終端替代也成為解決棄風問題的關鍵所在。“應大力推進風電供暖,高度重視以電代煤,加快散燒煤替代,發展電加熱、電蓄熱技術。將煤電的可調節性與供熱系統銜接,減少供熱系統中的煤電占比,為風電消納釋放市場空間的同時促進節能減排。”白建華表示。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設備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