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英特爾已跌出前十大半導體公司

時間:2025-07-14

來源:芯智訊

導語:7月11日消息,據oregonlive報道,近日,英特爾CEO陳立武(Lip-Bu Tan)在公司內部發表講話,他不認為英特爾是領先的芯片公司之一,因為英特爾已經跌出了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廠商,目前面臨嚴峻的技術和財務挑戰的英特爾正在大規模裁員。

  7月11日消息,據oregonlive報道,近日,英特爾CEO陳立武(Lip-Bu Tan)在公司內部發表講話,他不認為英特爾是領先的芯片公司之一,因為英特爾已經跌出了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廠商,目前面臨嚴峻的技術和財務挑戰的英特爾正在大規模裁員。

  “20 到 30 年前,我們確實是領導者,”陳立武在向世界各地的英特爾員工廣播的講話中表示:“現在我認為世界已經改變了。我們已不在前十名半導體公司之列。”

  陳立武說,客戶給英特爾打的分數不及格,而該公司在開發人工智能訓練技術方面落后太多,無法趕上人工智能行業領導者英偉達(Nvidia)。

  陳立武認為,英特爾的轉機將是一場“馬拉松”,他將本周開始的裁員描述為讓英特爾更像競爭對手英偉達、博通(Broadcom)和 AMD,他認為這些公司更快、更敏捷。

  “我們必須保持謙虛,”陳立武告誡員工,需要傾聽客戶的意見,并回應他們的需求。

  當被問及陳立武對英特爾在芯片行業的地位的評論時,一位發言人表示,他指的是市場價值,而不是技術領先地位。但在陳立武的 20 分鐘談話中從未提到估值這個話題。他的“前十名”描述是在回答有關英特爾文化的問題時提出的。

  不過,英特爾在芯片行業的地位確實嚴重下滑。該公司的市值約為 1000 億美元,約為 18 個月前的一半。相比之下,英偉達的市值在周三短暫達到 4 萬億美元,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家突破這一門檻的公司。

  在陳立武發表內部講話之時,恰逢英特爾在全球開啟大規模裁員。

  英特爾于今年3月聘請了陳立武出任CEO,而在此數月之前,英特爾董事會才剛迫使前任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退休離職。從那之后,陳立武向員工和投資者發表了幾次演講,但除了技術/產品發布會之外,并沒有向媒體發表過演講,因此本周的講話是他對英特爾未來思考的罕見觀察。

  英特爾英特爾近期宣布了關閉其汽車業務,并將營銷外包給埃森哲,同時還宣布削減其制造業務中多達20%的工作崗位。本周一,英特爾宣布計劃在 7 月中旬之前解雇 529 名俄勒岡州員工。該公司還正在加利福尼亞州、亞利桑那州和以色列晶圓廠分別解雇數百名員工。未來幾周,預計還將有更多的認失去工作。

  英特爾也在其他業務領域裁剪工作崗位。陳立武說,他相信精簡的英特爾會發展得更快。“整個(決定)過程非常緩慢,最終沒有人做出決定。”

  目前英特爾幾乎在其業務的每個部分都在迎頭趕上,這是近十年前技術挫折的結果。這使得英特爾在其核心 PC 和數據中心市場處于競爭劣勢。

  “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陳立武指出,英特爾在數據中心的市場份額正在流失。相比之下, PC 業務“做得更好一些”。但他表示,英特爾需要加強其架構以滿足高級計算的需求。

  隨著人工智能的出現,英特爾公司的困境顯著加深,目前大多數的云端人工智能都是在英偉達的GPU上運行。英特爾沒有自己的先進的AI GPU,基本上被排除在對訓練 AI 系統的芯片的需求激增之外。

  “在AI訓練中,我認為這對我們來說太晚了,”陳立武說,英偉達在該市場的地位簡直“太強了”。

  相反,陳立武表示,英特爾將專注于“邊緣”人工智能,它將 AI 功能直接引入 PC 和其他設備,而不是在集中式計算機中運行。他說,英特爾還希望探索代理人工智能,這是一個新的領域,使人工智能能夠在沒有人類持續指導的情況下獨立運行。

  “我認為這是一個正在出現的領域,它正在變得非常大,我們希望確保我們抓住,”陳立武指出,他上個月聘請的三位新副總裁可以幫助英特爾在 AI 業務方面取得進展。“請繼續關注,還會有更多的人加入。”

  英特爾正準備推動其最新的Intel 18A制程量產,該公司希望該工藝能使其芯片與行業領導者臺積電制造的芯片相比更具競爭力。不過,近幾個月來,英特爾承認它在獲得外部客戶方面幾乎沒有取得大的進展。

  路透社上周報道稱,陳立武可能會停止向外部公司銷售Intel 18A 作為制造工藝。相反,英特爾可能會專注于為其下一代Intel 14A 吸引客戶。

  在本周最新講話中,陳立武沒有直接談到這種可能性。但他表示,英特爾首先需要證明其處理器正在滿足公司自身的需求。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