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其中確定促進進出口回穩向好的政策措施,推進外貿轉型升級成為了會議的重要議題之一。
就在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前一周,一季度進出口數據發布,盡管出口出現了超過10%的增長,但在扣除季節因素以及匯率因素外,出口數據再次回歸負增長區間。此前商務部調研的結果也顯示,2016年的外貿形勢總體上確實比2015年更加復雜嚴峻,2015年存在的困難不僅沒有減少,甚至有加重的趨勢。
在這種背景之下,國務院常務會議從五個方面為中國外貿應對“嚴寒”制定了“保暖”措施。
“真金白銀”
《華夏時報》記者在對這些政策進行梳理后發現,這些政策都和此前記者在廣交會上采訪時了解到企業遇到的困難和需求十分吻合,對于解決外貿企業困境有著非常實質性的幫助。
這些具體政策包括鼓勵金融機構向優質外貿企業貸款,擴大出口信保保單融資,提高部分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取消加工貿易業務審批,擴大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和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試點,重點支持先進設備和技術進口,進一步降低出口平均查驗率等等。
在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看來,這些政策都非常“有分量”,例如機電產品占比現在將近60%,即使只調整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影響也會很大。
“現在并不知道會提高哪部分機電產品的出口退稅率,但很明顯政府很重視這個行業。”江蘇一家機床企業負責人陳文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機電產品的范疇很廣,此前機床產品已經調整過出口退稅率,對于利潤已經很薄的行業來說,出口退稅率的提高幫助企業渡過了很多難關。
出口退稅對于外貿企業有多重要?一家新能源企業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他們希望有更多的退稅,對價格上有更多的支持,此前該公司生產的一種真空管是有出口退稅補貼的,2015年初被取消出口退稅后,再也沒有單獨出口過,這造成該企業去年出口下滑幅度較大。
實際上,機電產品和其他產品略有不同,因為此前機電產品已經有很多實現了全額退稅,退稅率達到了17%。但對于長期占據中國出口半壁江山的機電產品來說,即便只調整少數稅號,影響也會比較大。
一季度,機電產品出口17377億元,高新技術產品出口8530億元,分別下降4.2%和2.2%。不過,機電產品出口在3月份亦出現回暖。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7.3%,為年內月度出口首次正增長。
盡管近兩年出臺了多項穩外貿措施,但是無論是前年《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還是去年《關于促進進出口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都沒有在退稅上給予政策。這次“真金白銀”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政府穩外貿的決心。
企業的困難
白明告訴記者,此次出臺政策的背景正是此前商務部的大規模調研,相比從前,這次的決心要更大,針對性也更強。
記者注意到,新政中關于鼓勵金融機構對有訂單、有效益的外貿企業貸款的表述對于外貿企業來說也尤為重要,《華夏時報》記者此前從多家外貿企業處了解到,很多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型外貿企業都遇到了融資難的問題。
一家寧波企業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信譽好的中小企業可以從銀行貸款,但是額度較小,企業只能向私人貸款緩解資金壓力,是利息會比銀行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白明也對記者表示,在目前的形勢下,銀行要控制風險,所以對于企業的貸款也會比較慎重。在目前關鍵的形勢下,政府的出拳就應該重一些,此次政策的執行力度也會比以前大。
陳文其實更關注進一步降低出口查驗率這條政策,他對記者表示,出口查驗率高難免會增加通關時間,如果遇到反復查驗,既耽誤貨物通關時間,也提高了企業運營的成本。
其實,今年兩會期間,海關總署署長于廣洲表示,對那些風險小的企業,在出口方面的查驗率,要比以往再降1個百分點,今年海關會在7月前,將“雙隨機”查驗措施在全國推廣90%以上,也就是說海關查誰、由誰查,都由計算機進行風險設定,減除人為裁量因素。
此次會議也指出,要在符合條件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探索貨物狀態分類監管試點,在稅負公平、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賦予具備條件的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進一步降低出口平均查驗率,年內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推廣到有條件的中西部地區。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的會議上再次強調要完善加工貿易政策,取消加工貿易業務審批,這是今年第二次提出這個議題。1月18日,國務院曾印發《關于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作為指導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但是企業遇到的困難卻不僅于此,比如匯率問題,比如外需問題,這些則是政策無法觸及的。
“匯率漲到六點五幾的時候,客戶都快跑光了,但是匯率下滑的時候,也會多下訂單。”東莞一家企業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無論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匯率波動對訂單的影響都比較大,所以這也是企業最敏感的一根神經。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