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為“邁向化石能源補貼改革之路——中外專家研討化石能源補貼改革和中國能源轉型”的化石能源補貼國際研討會近日在京舉行。會上,國家發改委能源所能源系統研究中心副主任馮升波建議,有計劃有步驟地取消鼓勵浪費的、低效的化石能源補貼,以減少化石能源補貼改革給社會和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建議科學制定近中遠期化石能源改革的路線圖。
今年9月份,將在我國杭州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中國將作為主席國與其他G20成員緊密合作。專家表示,會議或將為淘汰低效化石能源補貼設定“具體日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全球能源安全智庫論壇秘書長劉強指出,中國的能源安全戰略經歷了不同發展階段的挑戰。能源組合在歷史演化過程中,形成了多種補貼互相交叉的局面,并扭曲了能源生產與需求的成本與價格信號。這種扭曲引起對能源的過度消費,導致能源組合無法實現優化,增加了能源安全的經濟、社會與環境成本。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當前,不合理的化石能源補貼占用了財政資源,加劇了環境惡化、公眾健康、氣候變化的風險,削減了對能效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化石能源補貼改革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馮升波表示,中國的化石能源補貼改革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社會和經濟的多個層面,需要放在當前的經濟和體制改革的大環境,特別是當前稅制改革的框架下,綜合考慮可能產生的各種影響。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高級顧問楊富強介紹,中國需要進一步改革化石能源以及能源的定價機制,特別是煤炭的生產和消費,使價格真實的反映資源、環境、氣候等外部成本,主要方法是制定合理的煤炭資源稅、環境稅和碳稅。當前最迫切的是在制定環境稅相關政策的過程中大幅提高稅率水平。此外,建議取消煤炭環境進口稅,促進煤炭的減量化、高效清潔利用及清潔能源替代。
更多資訊請關注石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