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長安汽車5天2000公里的跟車試乘過程中,中證網對路測全程進行了圖文互動直播。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性是最為關注的領域之一。
在高速公路服務區休息期間,記者與大貨車司機閑聊。有司機說:“大貨車最需要無人駕駛,因為長途駕駛很容易疲勞,造成交通事故。”不過也有司機擔心,“沒有人看著的話,不是更容易出現交通事故嗎?”
根據世衛組織的報告,80%的車禍是來自于司機人為因素而引起。未來無人駕駛汽車采用傳感器識別環境,反應速度只需要0.6秒,比人眼反應速度快3倍。車與車互聯、車與交通設施的互聯將協助汽車變得更加智能,從而大大減少事故發生率。
以谷歌為例,過去6年,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在公路上安全行駛了160多萬公里,僅發生十幾起交通意外,而且大部分是由人類失誤引發。從最近曝光的專利看,Google下一代的無人駕駛汽車將配備“自動接送”服務,用戶通過電腦或移動終端上的調度系統,得到“無人”出租車的服務。此外,Google計劃在汽車引擎蓋、車門及保險杠處安裝電子屏,顯示停車/轉向標志等,提醒行人注意避讓。
“安全”是長安汽車發展無人駕駛的前提。長安汽車工程研究總院常務副院長譚本宏介紹,長安無人駕駛汽車以安全為基礎,通過立體化無盲區感知,可以實現視距內感知,也可以實現視距外感知。
在長達2000公里的5天的路測中,“駕駛員”李增文告訴記者,
因為大部分時間都是無人駕駛狀態,所以一點都沒覺得累。無人駕駛的過程中還可以進行適當娛樂,也能起到放松的作用。“我本人也參與了無人駕駛的研發,對安全性非常有信心。”
很多無人駕駛技術就是為了保證安全。以AEB(緊急自動剎車)為例,長安汽車工程研究總院總工程師黎予生表示,本次路測遇到了兩次使用AEB的情形。下高速公路的時候,由于進入彎道后前面車輛突然減速,無人駕駛汽車使用了一次緊急自動剎車,避免了一次交通事故。另一次是在收費站,由于前面車輛突然剎車,無人駕駛汽車躲閃不及,于是緊急自動剎車。
在無人駕駛失效的情況下,無人駕駛汽車會發出警報請求駕駛員接管。在重慶駛向西安的路上,隧道路段多,無人駕駛汽車在進入隧道后,由于光線昏暗、對比度不高,且隧道內常年陰暗潮濕對車道線的侵蝕很嚴重,無人駕駛汽車多次出現無法識別車道線的情況。無人駕駛汽車這時就會發出警報,由駕駛員選擇是否進行接管。
李增文說:“通過緊急退出系統也可以退出自動駕駛。這款無人駕駛汽車將置物箱改造成了緊急退出系統,通過PM(總電源)、EPS(電動助力轉向系統)、ESP(車身電子穩定系統)等來應對緊急制動情況。”
更多資訊,請關注傳感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