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車株機:世界軌道上的 “領跑者”

時間:2016-04-2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中車株機公司80年創新不止,從零起步到諸多世界第一,經歷了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完全自主創新的“三步曲”。

中車株機公司80年創新不止,從零起步到諸多世界第一,經歷了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完全自主創新的“三步曲”。

完全自主研制出和諧1型系列化電力機車和城軌車輛、高鐵動車組、超級電容、磁懸浮等世界一流產品,搶占了世界同類技術制高點,從跟跑者轉變為領跑者。

學習前蘇聯電力機車技術,成功研制出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韶山號”。

與法國、德國企業合作,并引進日立技術,生產電力機車出口中東,成為我國首家出口電力機車的企業。

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創新的競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是一個大國,必須成為科技創新大國。”中車株機公司始終堅持自力更生與開放包容相結合、引進消化吸收與自主創新相結合,走出了一條由“追隨者”、“同行者”到“領跑者”的創新之路,樹立了中國制造的“國家形象”。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守盛在中車株機調研時,稱贊中車株機是自主創新的典型范例。前不久,省委政研室組成聯合調研組,深入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調研,深度挖掘企業創新經驗,形成了調研報告《世界軌道上的“領跑者”》。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自1936年創建以來,經過80年的發展,由“追隨者”、“同行者”到“領跑者”,創造了中國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的諸多紀錄,成為中國中車旗下的核心子公司、中國最大的電力機車研制基地、湖南千億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的龍頭企業,被譽為“中國電力機車之都”,代表輪軌上中國制造的“國家形象”,走出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全面自主創新之路。

1憑什么領跑世界

中車株機公司始終堅持自力更生與開放包容相結合、引進消化吸收與自主創新相結合,大力推進“產品高端化、產業集群化、配套本地化、市場全球化”,成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軌道交通裝備研制企業。

產品“高大上”。公司不斷生產出一批批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產品,產品檔次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并進入國際一流行列。電力機車領域是全球最大的電力機車產業研制基地。先后研制出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和快速客運、客貨兩用、重載貨運等各型干線電力機車51種,累計8100余臺,引領中國電力機車由普載向重載、由直流傳動向交流傳動轉變。城軌車輛領域擁有達到歐洲標準的高檔全系列城軌車輛研發制造平臺,共為國內外16個城市提供城軌車輛近7000輛。動車組領域先后研制出“藍箭”、“中原之星”、“中華之星”等電力牽引型動車組,已成功走出國門。在新產業領域,自主研發出超級電容和全球首創以超級電容為驅動單元的現代有軌無軌電車。研制的國內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商業運營中低速磁浮車輛,2015年底已在長沙投入試運行。

產業“高富帥”。公司形成了一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效益的產業,構建了電力機車、城軌車輛、城際動車組中低速磁浮列車、現代電車、制動系統等組成的“3X”多元化產業集群。近十年銷售收入年均增長30.5%,利稅年均增長38.9%。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260億元。堅持本地化制造、本地化采購、本地化用工,帶動全省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發展,實現近8萬人就業,拉動20多個配套產業、300余家企業快速成長。2015年全省軌道交通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

技術“高精尖”。公司建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掌握了系統集成、交流傳動、重載運輸、磁懸浮、車輛儲能、超級電容等多項前沿技術,成為世界級的機車裝備系統集成商,躋身世界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的先進行列。國際領先的科技成果項目14項,獲授權專利1189項,制定修訂國際標準19項、國家標準25項、行業標準77項。系列化大功率交流傳動電力機車研發及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先后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和“湖南省首批創新型企業”等多項國家與省部級榮譽稱號。

市場“高份額”。公司靠卓越的品質、可靠的性能、優秀的履約能力,得到了國際國內客戶的廣泛認可,成為中國裝備“走出去”的典范。國內機車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占中國電力機車總量的60%以上。城軌車輛(有軌電車)先后進入上海、廣州、烏魯木齊等13個城市,累積獲得50多個項目、近7000輛訂單。海外市場業績在我國同行業居第一,先后在伊朗、印度、馬來西亞、南非、馬其頓等10多個國家獲得近30個項目訂單,合同額累計超過300億元。在馬來西亞軌道交通領域的市場占有率達到80%以上。

2“五全”創新搶占制高點

中車株機的世界一流,源于全程創新、全產業鏈創新、全員創新、全要素創新、全域市場創新的全面自主創新模式。

全程創新,80年奔跑在世界軌道上。中車株機公司80年創新不止,從零起步到諸多世界第一,經歷了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完全自主創新的“三步曲”。先是學習前蘇聯電力機車技術,成功研制出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韶山號”。后又與法國合作,引進日立技術,與西門子合作,生產電力機車出口中東,成為我國首家出口電力機車的企業。在引進技術的基礎上,與株洲所、株洲電機分工合作、協同創新,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完全自主研制出和諧1型系列化電力機車和城軌車輛、高鐵動車組、超級電容、磁懸浮等世界一流產品,搶占了世界同類技術制高點,從跟跑者轉變為領跑者。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達到80%。

全產業鏈創新,三大產業邁向價值鏈高端。核心技術是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硬通貨”。弱者永遠買不來核心技術。中車株機公司帶領產業鏈上下游的骨干企業,以聯合研發、戰略合作、產業聯盟等形式,組成產學研“創新共同體”,促進產業關聯、產業融合、產業升級,逐步建立了關鍵核心元器件到核心部件、核心系統再到整車系統集成的完整產業生態鏈,形成了引領國際軌道交通潮流的電力機車、城軌車輛、動車組三大產業集群,以核心技術品牌優勢商業模式的整體產業鏈邁向價值鏈高端。帶領產業鏈聯合攻關,通過對整車系統集成能力的掌握,在牽引變壓器、牽引變流器、牽引電機、高低壓電器、制動系統、車體零部件等方面指導支持核心供應商和配套供應商技術創新,為中車株機快速提供部件技術解決方案。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共存”的模式,牽頭聯合株洲中車時代電氣、中車株洲電機公司和國防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國家磁浮中心等單位,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研制出了中低速磁浮列車“追風者”,填補了我國中低速磁浮自主知識產權的工程化和產業化運用領域空白,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4個自主掌握該項技術的國家。帶動一批關聯企業進入新產業領域,中低速磁浮列車項目帶動中車株洲電機公司進入了磁浮技術專用電磁鐵、直線電機產品序列。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規模以上企業超過23家,電力機車、城軌車輛、動車組產品本地配套率達70%,部分產品甚至高達97%。中車株機公司牽頭的企業產業鏈成為全國唯一“軌道交通裝備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試點”。

全員創新,萬名員工都成為“創客”。中車株機公司強化“人人都是創客、事事皆可創新”的理念,通過暢通的職業發展通道、先進的管理考核體系、科學的引導激勵機制,從企業高管到研發技術人員到一線工人,人人都成創新主體,都有創新用武之地。設置“行政管理”和“專業技能”職業生涯發展“雙通道”,將6個職類、25個職群和104個職種的所有職位,全部對接嵌入相應的職業生涯發展通道。推行全員績效考核體系,構建關鍵績效指標、重點工作指標、責任指標以及執規指標四個維度績效體系,層層分解、量化經營目標,形成全方位、立體式的評價激勵機制。實施崗位績效工資制改革,按照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原則,實行中層管理者目標年收入制、研發人員項目工資制、營銷人員提成工資制、直接生產人員計件工資質量工資制、稀缺人才協議工資制等靈活多樣的工資分配形式,共享創新成果,激發創新活力。近三年員工收入年均增長率達到12%。1萬多名員工中從事產品及工程技術研究與開發的超過20%。公司擁有一批專業的職業化團隊,包括2000余人的技術創新團隊和6000余人的技能操作團隊。公司現有中國中車集團核心技術人才101人,核心管理人才22人,核心技能人才42人。

全要素創新,三大要素向創新高地聚集。中車株機公司大力整合創新資源,引導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向關鍵核心技術創新集聚。建立健全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機制,使企業成為各類高端人才聚集的“洼地”。目前公司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行業專家10名、工程技術人員2000余名,還聘請了國內相關專業的20余名知名院士、教授、專家。推動技術研發由企業為主向產學研用合作升級轉型,使公司成為高端技術集聚的“高地”。依托3家國家級實驗室、9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推進產業技術需求與國內外尖端科技對接,同國際知名企業和院校建立廣泛的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面對國際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進行了“頂天立地”的技術研發創新。2015年高新技術合作費用達到1.43億元。近三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達到8.2億、9.1億、11億,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保持在4.5%以上,2015年達到6%。

全域市場創新,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設4S店。中車株機公司改變單一產品、單一產業、單一市場,統籌產業布局和區域市場布局,實行服務全球、引領全球的國際化經營,在拓展國內市場的同時,堅持“走出去”與“走進去”并舉,通過“借船出海”、“聯合出海”、“對點營銷”等方式,積極融入全球市場網絡。在南非、土耳其等地建立了海外生產基地,在馬來西亞、印度、伊朗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售后服務點,在亞非歐三大洲建立了21家分(子)公司,產品出口海外10余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裝備走出去的杰出代表。堅持“產品走到哪里、服務就延伸到哪里”,在軌道裝備制造業首創全新的“4S”服務理念,在馬來西亞、印度、南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設4S店,提供維修保養、技術咨詢、員工培訓、勞務輸出、配件支持等一系列全周期、一站式服務,實現了單一產品制造向“制造服務”的轉型升級,在國內外市場產生“蝴蝶效應”。“十三五”末,中車株機公司國內市場、海外市場和新產業營收將各占30%。

3“四化”方向決勝未來

自主創新永遠在路上。中車株機公司瞄準打造“百年老店”、持續領跑世界的目標,朝著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文化發展的方向,開啟新征程,領跑在世界的軌道上。這“四化”是中車株機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決勝未來的新高招,更是加快我省制造強省建設的新路徑。

智能化是創新的方向。智能化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的結合點,是制造業創新發展的主攻方向。中車株機公司構建了基于三維工程化的制造協同平臺,建設全球首個轉向架智能制造車間和14條智能生產線,開始研制無人駕駛城際地鐵,正在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我省圍繞建設制造強省、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區,正在實施智能制造工程,規劃建設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各行各業要廣泛運用以高端數控機床、機器人、3D打印、智能控制系統、智能集成服務為代表的智能制造技術,推廣應用個性化定制、柔性化制造、異地協同開發、云制造等智能制造模式,開發一批智能裝備和產品,建設一批智能制造示范車間,建成一批智能示范企業,推動生產制造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綠色化是轉型的方向。綠色制造是一種全新的生產方式,是產業轉型的必由之路。中車株機公司一直致力于綠色軌道交通發展,運用綠色設計減少碳足跡,開發綠色產品滿足用戶需求,推行清潔生產實現節能減排,研發中低速磁浮列車、超級電容儲能式現代電車、雙能源地鐵工程維護車等綠色產品,打響了軌道交通的綠色品牌,成為綠色制造的先行者。綠色制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目前,全球掀起制造行業的“綠色革命”,正迎來綠色制造的“黃金期”。長株潭作為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理應在推進綠色制造、推動綠色發展上走在前列。要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生產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大力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推廣清潔低碳技術,研發綠色產品,建設綠色工廠和綠色園區,打造綠色供應鏈,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形成綠色化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加快制造業綠色循環低碳發展。

服務化是升級的方向。制造業服務化是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一種新型模式,代表著制造業發展的大趨勢和升級的大方向。中車株機公司創新“4S”店服務商業模式,由輸出產品到輸出“產品服務技術投資管理”,由制造商向服務提供商轉型,創造了制造服務的國際品牌。服務化是跨國制造企業的共同選擇。服務環節創造的價值占整個價值的2/3,生產環節創造的價值僅占1/3。我省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服務業占GDP比重為43.9%,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重為41.5%,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僅為19.7%。而發達國家達到兩個“70%”,即服務業占GDP比重70%、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70%。重點實施制造服務工程專項行動,推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產業深度融合,鼓勵支持制造企業通過個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網絡精準營銷和在線支持服務業等,積極培育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制造服務化發展,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領性、帶動性的制造服務化示范企業和產業集群,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升制造業的“含金量”。

文化是品牌的方向。未來企業的競爭是品牌的競爭,實質是文化的競爭。企業長久的生命力靠文化。中車株機公司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把企業文化元素融入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全過程,積淀了“我們是領跑者”的創新文化基因,大力倡導“一切服從市場、一切服從項目、一切服從產業”的理念,精心培育了“產品即人品、動手即負責”的特色企業文化,提升了軌道交通裝備的文化品牌。敢為人先的湖湘精神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樂情懷,正越來越彰顯其獨特的湖湘文化魅力。制造靠文化提升品牌,文化靠制造發揚光大。關鍵是要全面實施文化制造戰略,堅持以文化引領自主創新、以文化塑造企業品牌,把湖湘精神和湖湘文化元素深植于產品創新、企業發展和品牌打造中,提升產業的文化分量、產品的文化含量、品牌的文化內涵,增強企業和產業的品牌競爭力和影響力。

更多資訊請關注軌道交通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