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作為紡織主要原料的棉花產量一直都不高,資源短缺促使化纖成為了最好的替代品。在紡機市場愁云慘淡的當下,化纖機械的銷售狀況可以算得上亮眼。
1.市場上升,增幅放緩
相對而言,化纖機械仍然是紡織機械中的一片紅海,部分化纖企業出產設備的訂單已經排到2016年甚至到2017年。棉花資源緊缺,化纖作為替代品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不過今年的化纖機械市場增幅已經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在于,化纖機械的市場競爭已經較為充分、價格透明和各種運營成本增加,國內無序低價競爭等。
目前化纖機械市場充斥著各種低質量產品,而未來化纖行業需要改進的不再是規模,而是品種,在技術上開發新的品種。這就要求化纖設備進行更新升級,加大技術創新的投資,提高產品質量,改善產品性能,才能讓旺銷行情長存。
2.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
隨著勞動力成本不斷提升以及化纖產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變,化纖生產的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根據化纖生產特點以及生產方式發生的變化,化纖機械產品的大容量、連續化、自動化和機械產品設計的組合式模塊化已成為趨勢。化纖設備進一步應用計算機技術、數字化技術提升智能化水平,通過實現工藝過程的全自動化,實現效率、質量的提升和節省人工。
近幾年化纖設備在數字化控制和網絡通訊方面發展較快,已經實現遠程控制、遠程診斷。在故障停車、故障連鎖等方面自動控制水平也有了較快提高。數字化控制提高了化纖機械設備精度和可靠性,使得用工越來越少。
化纖FCS控制系統中嵌入遠程監控系統實現遠程監控和診斷是邁向數字化紡機的重要一步。目前化纖設備普遍使用了現場總線控制系統FCS,由于控制系統龐大、復雜,給用戶的保養、維護帶來了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太平洋紡機公司在大噸位的化纖設備采用遠程監控和診斷、維護技術,通過遠程監控PLC的運行,幫助用戶排除故障,使用戶以較低成本的投入,長期保持與設備制造廠的聯絡,使設備在雙方隨時監護的狀態下安全運行。
在生產裝置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輸送包裝等環節的自動化成為化纖生產進一步智能化的突破點。現行滌綸長絲裝置的包裝物流模塊主要由人工開展相關工作,投入大、產出低,與現有生產裝置的高效不相匹配。傳統的手工包裝用工量非常大,所有的包裝過程和檢驗過程全部靠人工操作完成,以每錠重為6千克左右的絲卷裝入包裝紙箱這個工序為例,重復的動作每班需要2200次,每天即6600次,工人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同時也耗費很大的體力。根據以往人工包裝線的統計數據,在產品下線以后,各種原因造成的人為降等率約為1.46%,產生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同時,工序環節多,管理復雜程度高,產品追溯困難,倉儲占用面積大。
而現在的化纖生產智能物流系統由機器人、鏈式輸送機、轉臺等設備組成,能實現絲餅從落筒到輸送、儲存、檢驗、包裝工序的全自動化,還能對產品進行智能識別每錠絲卷在檢驗包裝過程中的傳輸全部通過識別三位碼來進行,準確且效率高。
智能化生產使得工廠用工大幅減少,生產效率成倍提高。未來的化纖機械將繼續朝著智能化發展,逐漸形成完整的化纖智能化生產系統,實現工序的聯接,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3.買方市場推動差異化發展
近年來,化纖設備生產企業受到下游需求疲軟的影響,產銷量雖然仍然有所增長,但是增長幅度已經開始減緩,增幅的下滑促使化纖企業在戰略上做出一些順應市場的調整。一方面,要更多的關照市場需求,走創新、差異化的路線;另一方面,要由單純銷售產品轉變為向客戶提供成套生產工藝解決方案,形成完整的產品生態鏈。
另外,差異化發展也是很多化纖企業采取的主要辦法。在化纖市場低谷時期,一些化纖新品的銷售卻日趨興旺。在江蘇和浙江市場上,外觀美、風格新、質地優的錦綸面料成了近期面料市場銷售亮點。錦棉面料一度成為各地客商主選面料,外貿陸續訂單出現。而根據相關分析,錦綸面料的后續市場將持續看好,而且還會拉動錦綸需求量的放大。錦綸面料的需求增長帶動了市場,同時也帶動了化纖設備企業的生產。
在市場多變的情況下,企業認識到,要做特色產品,做精做專。另外,還需要根據市場看菜下飯,量體裁衣。比如化纖行業目前的盈利點在于加彈項目,一些加彈機生產企業抓住機會,贏得了利潤增長,并成為紡機市場上新的亮點。而為了照顧下游市場,一些企業采取了措施,歐瑞康推出了經濟緊湊型的短線產品,恒天重工展示了大容量滌綸短纖維成套設備,經緯榆次則推出了更加節能的假捻變形機,隨著買方市場的形成,未來化纖機械也將更加認真對待下游的需求與走向。
更多資訊請關注紡織機械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