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 資訊詳情

化纖機械加速向高新領域發展

時間:2008-10-06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去年我國化學纖維產量超過2000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48%;今年化纖產量仍以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勢不可擋。化纖產量的增加離不開技術裝備,但不能只靠增加低水平設備的數量。

去年,我國化學纖維產量超過2000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48%;今年,化纖產量仍以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勢不可擋。化纖產量的增加離不開技術裝備,但不能只靠增加低水平設備的數量。要提高技術裝備的水平,不能用加法,而要用乘法。這個乘法就是要創新,通過創新求發展,實現量的增加、成本的降低、效益的提高。 傳統裝備已經成熟 我國化纖傳統行業的技術裝備已經成熟,為化纖工業生產提供了大量先進、適用、物美、價廉的技術裝備。 我國粘膠纖維的生產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當時的粘膠纖維單條生產線年產3400噸,長絲年產2000噸,建設周期長、效率低、能耗高。發展至今,我國短纖維的單線年產量達到4.5萬噸,粘膠長絲從半連續紡發展到連續紡,從壓濾到篩濾,從淋洗到壓洗,從酸液回收的單效蒸發到多效蒸發,都有了質的飛躍。 聚酯纖維生產是我國化纖工業的主導產業,產量占化纖總產量的80%以上。國產聚酯裝置過去全部依靠進口,單線年產量為6萬噸。現在,單線年產20萬噸的國產聚酯裝置已經成熟并批量生產。其中,“年產20萬噸聚酯四釜流程工藝和裝備研發暨國產化聚酯裝置系列化項目”獲得了突破。現在,更大規模的國產聚酯裝置正在研發。 聚酯短纖維生產線開始研發時的年產量只有幾百噸,后來發展到年產4000噸、7500噸、1.5萬噸、3萬噸,直至現在年產5萬噸的單線已經比較成熟,年產6萬噸的單線也正在研發。聚酯長絲高速紡絲、多頭高速卷繞成型以及后處理加工中使用的加彈機、卷繞機等都有了新的發展。另外,腈綸的干法工藝、濕法工藝生產所需的技術裝備基本上都可滿足國內生產的需要。 另外,非織造布生產設備中滿足熱風工藝、熱軋工藝、針刺工藝、水刺工藝和紡粘工藝需要的技術裝備,熔噴工藝所需的生產設備都有了新的突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芳綸1313短纖維紡絲生產線取得了突破性發展。 加快進入新領域 隨著化纖生產向高科技發展,滿足其特殊工藝要求的化纖機械也正在加快步伐向新的領域發展。 目前,化纖行業的主要研發方向是:滿足生產和生活需要的新纖維、高性能纖維、功能性纖維、差別化纖維、再生纖維素纖維等化纖產品的生產都需要相應的機械裝備滿足生產的需要。 另外,纖維紡絲拉細、拉長的工藝和技術也對化纖設備提出了新的要求。聚酯紡絲使用傳統紡絲工藝生產出3旦~5旦的粗旦絲,單克重的原料紡出絲的長度只有2.5千米;如紡成1旦~5旦的細旦絲,單克重的原料紡出絲的長度可達6.7千米;若用傳統紡絲加上減矸處理紡成微細旦絲,長度可達10千米;同樣工藝用直接紡可達33千米;若用機械剝離復合紡成超細旦絲,單克重的原料,紡絲長度可達66千米;海島復合紡出的超細旦絲,單克重的纖維長度可達200千米。滿足這些新功能性纖維和新生產工藝需要的技術裝備,是當前我國化纖機械發展的方向。 另外,我國的化學纖維的年產量超過了2000萬噸,產量還在繼續增加,合成原料和纖維的殘渣余料、廢料的回收、清洗、蒸餾和處理再利用;化學纖維特別是人造纖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渣和廢氣,都需要相應的設備進行處理和再利用。 總之,化纖生產的品種越來越多,有許多新工藝、新品種,新的技術裝備亟待我們去研發。 整體進步還需科學發展 為適應當前競爭的形勢,加快進入新的發展領域,我國化纖機械應如何發展,有幾個問題值得思考。 首先是提高化纖機械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傳統化纖機械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水平要進一步提高,使化纖機械產品的可靠性達到MBTF8000小時的要求,為發展民用舒適型纖維,發展產業用纖維和發展軍用、警用纖維的生產提供技術裝備支撐。 其次是化纖機械的生產應與化纖生產工藝緊密結合。設備是工藝的載體,工藝是設備的延續,兩者緊密結合,才能加快發展步伐。 第三是實施官、產、學、研的結合。這里的“官”指的是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的支持和引導;“學”指的是院校,院校有科技人才,科技人才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將產生生產力;“研”指的是科研單位,科研單位的人才集中,能夠發揮其科研手段和人才優勢。“產”指的是化纖機械生產和化學纖維的生產,這是體現生產力發展的基礎。只有官、產、學、研的結合才能體現共贏。 第四是通過組織技術的實施,把分散的精力組織起來形成合力,對項目的研發進行合理分工,避免低水平重復生產,浪費資源。通過組織技術,提高化纖和機械產品生產的整體技術水平。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