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汽車、VR、人工智能等強勢概念以及卷土重來的互聯網金融等概念遭輪番炒作之后,近期,行業發展確定、趨勢發展向好的OLED板塊,被機構投資者積極布局。
所謂OLED,即有機發光二極管又稱為有機電激光顯示(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由美籍華裔教授鄧青云在實驗室中發現。OLED顯示技術具有自發光的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機材料涂層和玻璃基板,當有電流通過時,這些有機材料就會發光,而且OLED顯示屏幕可視角度大,并且能夠節省電能。
行業趨勢向好
在機構投資者看來,OLED逐步取代LCD,將成為未來主流的顯示技術之一。在東北證券看來,與傳統的LCD相比,OLED具備輕薄、響應時間短、對比度高、可視角范圍大等特點,特別適合可穿戴、VR等設備,其中柔性顯示需求是OLED取代LCD的重要驅動力。
融通領先成長基金經理劉格菘認為,從當前消費市場情況看,消費電子行業的投資機會在于存量時代此消彼長的機會,預計OLED將會逐步取代LCD,OLED屏幕有望成為兩年后的標準配置,隨之而來的將是巨大的投資機會。
滬上某規模較大的私募基金研究員表示,從OLED屏幕價格看,由于生產商良品率提升,使得價格大幅降低,接下來將從高端領域迅速普及到中端領域,需求也將得以爆發式增長。
國泰君安研報顯示,當前智能機競爭進入白熱化,終端大牌導入OLED意愿強烈,此前受制于價格高企和供給不足兩方面的瓶頸,導入速度較慢。從今年開始,面板巨頭產能相繼釋放,加上價格降低,手機市場大規模替代LCD的趨勢不可逆轉。
從國內公司布局情況看,東北證券數據顯示,華星光電、深天馬A等公司產品預計今年四季度就會實現量產,京東方A等公司產品將于明年進行量產。
機構積極布局
在3月份以來的反彈中,互聯網金融、高送轉、智能駕駛等概念板塊遭到資金輪番追逐,在近期市場持續震蕩的情況下,機構對于確定性增長板塊更加關注,趨勢向好的OLED板塊開始受到機構關注。
從機構調研情況看,在涉及OLED產業鏈的面板、裝備、驅動、觸摸屏4個環節中,相關公司均受到機構投資者的調研。其中國聯、浙商等券商及挪威中央銀行、美林公司等機構調研了面板廠商深天馬A;華商、建信、天弘等基金公司及華創、東興、民生等券商調研了裝備廠商東旭光電;驅動芯片廠商中穎電子年內受到9批50家機構調研,包括嘉實、南方、富國、國聯安等20多家基金公司;華夏、上投摩根等基金以及信達證券、民森資本、展博投資等39家機構調研了觸摸屏廠商歐菲光。
在華南地區某績優基金經理看來,當前OLED領域,處于臨近爆發的前夜,預計相關產品兩年左右會被大量使用,當前大概是較好的布局時機,過早布局會導致資金閑置,過晚布局則賺不到超額收益。
更多資訊請關注建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