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2016石化產業發展大會期間舉行了副會長座談會,會上介紹了已編制完成的《石化產業調結構促升級三年實施方案》重點內容。與會人士就《實施方案》做了交流探討,認為“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改造升級傳統產業、以創新驅動高端新興產業發展”,符合石化產業調節構促升級的科學規律。
據石化聯合會產業發展部主任孫偉善介紹,《實施方案》提出了石油化工、傳統化工、化工新材料、現代煤化工等領域各自結構調整的重點方向,包括鼓勵發展、限制發展、立即淘汰的產品和工藝設備清單。
《實施方案》還提出了“過剩矛盾有效緩解、產品結構逐步改善、產業布局區域合理、綠色制造全面推進、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五大目標。其中,到2018年底,氮肥、磷肥、電石、氯堿、輪胎等產品產能要實現零增長或負增長,化工新材料整體自給率要超過75%,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碳排放比“十二五”末下降6%,科研投入占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比例不低于1.2%。
此外,《實施方案》提出了8項保障措施。包括停止各種補貼、稅收優惠、銀行續貸等,逼迫落后產能和“僵尸企業”退出;促進危化品企業搬遷改造,規范化工園區建設;加快清潔生產技術開發應用;突破一批重大關鍵和共性技術,組建一批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和創新中心;擴大智能制造試點范圍;開展產能國際合作等。
石化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就化解產能過剩、科技創新等發表了看法。他認為,當前國家著力“三去一補”,對石化行業化解產能過剩來講,“是一趟不能耽擱的班車”。現在積極主動作為,就能爭取轉型升級的主動,一旦錯過時機將來就有可能付出大得多的代價去解決棘手的“僵尸企業”難題。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必須嚴控產能總量、堅決淘汰落后、存量產能加快升級三管齊下。科技創新要著重高端技術的突破,圍繞能源開發利用、化工新材料、專用精細化學品、現代煤化工、節能環保技術5個方面,加快創新攻關和創新平臺建設。
此外,王永建、張偉、段雪、秦志強、馮惠流、佟加安等十多位代表也提出了建議,希望政府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快建設公平的市場環境,因地制宜并主要依靠市場力量淘汰落后產能,建立去產能相關獎補機制,協同合作加快技術創新和高端化發展等。
據悉,《實施方案》經完善后將上報國務院及有關部委,并向全行業發布。
結構調整重點方向
《實施方案》提出了多個領域結構調整的重點方向。
石油化工要有序推進石化產業基地建設,嚴格限制煉油產能,新建項目一律進入基地發展;大力發展高端石化產品,加快油品升級;加快現有裝置升級改造,增強烯烴尤其是芳烴的保障能力。
氮肥、磷肥、電石、甲醇、氯堿、純堿等傳統化工行業要嚴控新增產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開發新型應用領域和高附加值產品;促進農化產品和農化服務升級。
化工新材料行業要圍繞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節能環保等領域高端需求,重點發展高性能樹脂、特種合成橡膠、高性能纖維、功能性膜材料、電子化學品等產品,提高自給率;開展重大工程示范,加快重點材料及技術裝備國產化;加快相關標準制修訂。
現代煤化工行業要嚴控大型基地和項目審批,優先在西部煤水資源綜合優勢明顯區域布局產業基地,推進產業化和升級示范;開發推廣先進煤氣化、廢水處理等技術;推進煤化工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更多資訊,請關注石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