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建設十年輪動,能源革命已然來臨:2002年,國務院下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5號文)標志我國全面進入電力體制改革階段,文件實施以來有效引入市場競爭,激發多類主體辦電熱情,助力我國發電量與電網規模均居世界第一。從過去的電力投資建設過程來看,我國經歷了從投資興起的電力一次設備建設轉向電力二次設備的發展輪動,期間孕育出了東方電氣、特變電工、國電南瑞等一批行業龍頭公司。
2011年,首個光伏上網標桿電價的推出開啟了國內光伏裝機建設浪潮,光伏產品成本的持續下降顯著提升光伏電站投資收益率,進一步壯大專注做光伏電站EPC、運營維護的商業模式,培養出陽光電源、愛康科技等行業翹楚。
儲能,推進能源變革的重要一環:由于風電、光伏電站裝機大規模涌現,新增發電量無法上網消納儼然成為制約我國可再生能源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儲能技術能夠有效解決能量在時空分布的不平衡,而且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接入平滑性,顯著緩解“棄風、棄光”現象,因此,儲能技術的突破與大規模應用是可再生能源事業能夠持續推進的關鍵。近年來我國儲能產業政策環境良好,成本下降與補貼政策成為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據NavigantResearch預測,未來十年儲能在風光并網領域新增容量有望達到21GW,年復合增速達到45%。
新能源車,運營端將成為產業鏈下一個風口: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全年生產34.05萬輛、銷售33.11萬輛,同比增長3.3倍以上,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明確提出2020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到500萬輛,年復合增速超過50%以上。
近年來,三星SDI、LG化學等鋰電池國際龍頭廠商積極布局中國動力電池市場,其產能大多將在2016年下半年陸續投產,屆時動力電池行業供需關系或將出現逆轉,電芯、電池等中游制造行業盈利中樞大概率下移,資料顯示2016年規劃運行產能達70GWh,遠超市場30GWh的總需求水平,動力電池將全面進入“剩”時代。而伴隨著上游設備進入價格拐點,下游的電動車銷售及運營將面臨量利雙升的格局。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設備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