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兩會”期間,能源行業熱點輿情主要有:新能源車今年將增長一倍以上、內陸核電站建設正在深化論證中、煤炭鋼鐵行業去產能加速、試點逐步擴圍輸配電價改革全面提速、中石油大慶油田前兩月虧50億資源枯竭難題待解等。其中,煤炭鋼鐵行業去產能加速成為能源方面核心話題,相關政策措施細化后,地方政府及煤企推動化解過剩產能的動態將繼續吸引輿論關注。
中石油大慶油田前兩月虧50億資源枯竭難題待解
【輿情概述】今年以來,由于原油價格不斷下跌,我國油田不斷爆出虧損以及停產等危機。3月17日,《證券日報》報道《資源枯竭再遭低油價重擊中石油大慶油田前兩月虧超50億》關注大慶油田在低油價下面臨的巨大經營壓力。報道稱,大慶油田黨委書記姜萬春在今年兩會上向總書記匯報時表示:“今年前兩個月,油價持續走低,大慶油田虧損額已達50多億元,經營壓力不斷增大。”
【輿論觀點】2016年,受低油價困擾,我國油田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勝利油田2月宣布關停4個油田的消息一度成為輿論關注焦點。而此次大慶油田虧損的消息再次引發輿論對于石油產業鏈上游的關注。從輿論反饋來看,以上游產業為主導的大慶油田,受到低油價的沖擊較大,此次虧損的消息也符合大部分行業人士的預期。創新轉型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焦點,卓創資訊分析師高健在接受《證券日報》的采訪時表示,大慶油田上游產業根深蒂固,轉型非常困難。大慶油田虧損的消息在網民輿論場上同樣引起熱議,一部分網民結合油氣市場不景氣的大背景,對大慶油田的虧損表示理解,并呼吁企業加快產業轉型。一部分網民結合國內成品油價格,對企業展開質疑與調侃,此外,由于企業的虧損,工資和待遇的下降也引發了部分網民的不滿,給企業的輿情造成一定壓力。
【分析研判】目前來看,國際油價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走低逐漸成為業內人士的共識。對于產業鏈上游的企業來說,為了節約成本,油田減產、關停的現象或將增多。在此情況下,有關員工安置、成品油價格、反腐等話題易引發輿論關注,成為企業潛在輿情風險。此外,傳統油田的轉型問題仍將持續受到關注。在產業鏈上游向下游石化產業發展成為趨勢的情況下,企業應警惕石化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避免引發新的輿情風險。
煤炭鋼鐵行業去產能加速未來或關閉大量煤礦
【輿情概述】3月15日,據報道,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重點抓好鋼鐵、煤炭等困難行業去產能,堅持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運用經濟、法律、技術、環保、質量、安全等手段,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有序退出過剩產能。
另據16日媒體報道稱,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在發改委定時發布會上表示,日前,《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已經印發。下一步,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細化政策措施,抓好相關工作落實,努力打贏化解過剩產能這場硬仗。
【輿論觀點】業內分析認為,高層對供給側改革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至少要做到去產能的徹底化。兩會過后,各省去產能目標陸續公布,涉及各個煤企,關停煤礦和減員分流等具體改革措施也將進一步細化。從目前煤企的態度來看,基本上都在積極響應去產能改革。
【分析研判】目前來看,隨著神華、中煤等大型煤企帶頭主動限產減產,龍煤、兗礦等企業啟動分流政策,盡管多數企業方面去產能的目標尚未正式出臺,但在行業困境的壓力下,不少煤企都已經陸續關停資源枯竭的煤礦。輿論普遍認為,未來關閉大量煤礦超出預期的可能性比較大。后續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細則發布后,涉及關停煤礦減產、減員分流等事宜將成為媒體關注焦點,同時大量礦井的關閉退出在一定程度上或將帶動相關方面資本市場預期上漲。
內陸核電站建設正在深化論證中
【輿情概述】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國防科工局局長許達哲表示,中國內陸核電站建設正在深化論證中。相關話題隨后引發媒體廣泛報道。
報道援引許達哲的表述稱,關于內陸建設核電站正在深化、論證中,當然我們會借鑒世界各國的經驗,前提是確保安全,為人民的福祉提供安全的保障。
【輿論觀點】在全國兩會期間,“內陸核電”依然是一個熱門話題。近些年來,“霧霾”情況加重,成為困擾各大城市的首要問題。而部分內陸地區一次能源資源稟賦差、對外依存度高,導致“用電荒”的頻繁出現。因此,部分專家呼吁盡早啟動內地核電站建設中國內陸核電。同時,有業內人士提出,無論沿海還是內陸,建設核電廠都要特別關注環境和安全問題。
【分析研判】目前來看,雖然內陸核電得到了部分業內人士的認可,但輿論整體仍持謹慎態度。其安全保障性、環境污染等問題仍然引起公眾擔心的首要問題。對于內陸地區來說,空氣污染、用電荒等問題對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具有促進作用,而有關內陸核電安全的爭論仍將成為輿論關注焦點。從網民觀點來看,公眾對于核電安全相關知識的缺乏以及核安全事故的擔憂仍然廣泛存在,成為內陸核電的重要阻力。
更多資訊,請關注石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