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工信部部長苗圩指出,動力電池技術的進步決定了整車的性能、質量、安全等各方面成敗,工信部聯合了行業內外九家企業,目前已經投入5億元資本金,正在組建動力電池研究院或者動力電池研究研發平臺。
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提出,從動力電池、充電基礎設施、財政補貼等五方面進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
無論從廣度上還是從深度上看,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指導意義重大。2015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從重“量”到重“質”,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成為此次會議的重點。
特別是在動力電池方面。2015年以來,鋰電池產業鏈實現爆發式增長,并成為上市公司募投最為密集的領域。但與松下、三星、LG化學等國際鋰電池巨頭相比,國內企業在電池性能、能量密度等方面仍存在不小差距。此次會議指出,要加快實現動力電池革命性突破。推動大中小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組建協同攻關、開放共享的動力電池創新平臺,在關鍵材料、電池系統等共性、基礎技術研發上集中發力。中央財政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根據動力電池性能、銷量等指標對企業給予獎勵。
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方面,充電設施作為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最后一公里”仍然被高度重視。會議指出,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明確地方政府、業主、開發商、物業和電網企業等責權利,推動落實住宅小區和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機場景區及其他社會停車場等建設充電設施。利用中央預算內投資和配電網專項金融債等支持各地充電設施建設,鼓勵地方建立以充電量為基準的獎勵補貼政策,減免充電服務費用。
為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會議還強調要擴大城市公交、出租車、環衛、物流等領域新能源汽車應用比例,中央國家機關、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的政府部門及公共機構購買新能源汽車占當年配備更新車輛總量的比例,從此前的30%提高到50%以上。政府部門采購對新能源汽車的重視,將進一步強化新能源汽車的示范效應。
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
去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已多次提及新能源汽車,明確支持產業發展。去年9月23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和城市停車場建設,放寬準入,鼓勵民間資本以獨資、PPP等方式參與,并加大財稅、金融、用地、價格等政策扶持;9月2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車發展措施,促進調結構擴內需,完善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支持動力電池、燃料電池汽車等研發,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示范試點。
此后,多部委和地方政府紛紛出臺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去年10月9日發布,加快推進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十年發展路線圖,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達到汽車市場需求總量的20%,自主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達到80%以上。《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則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將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480萬個,以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