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紡織業未來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時間:2016-02-1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目前,我國紡織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站在新起點上,面臨新的挑戰,擁有新的發展機遇,結構優化成行業發展主題而且發展動力也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目前,我國紡織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站在新起點上,面臨新的挑戰,擁有新的發展機遇,結構優化成行業發展主題而且發展動力也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行業的智能化帶來了產業轉型升級機遇,區域協同化帶來了產業轉移合作利好。這些因素一起為中國服裝產業描繪了一副發展新藍圖。

中國紡織服裝業凸顯發展新機遇

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中國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描繪了新藍圖。紡織行業也處在歷史特殊時期,正站在新起點上,面臨新的挑戰,卻又擁有新的機遇。在兩個百年奮斗目標下,紡織行業將進一步強化紡織工業的三大定位、兩大特色、六大作用,實現紡織產業的新跨越。

新起點:歷史交匯期的中國紡織工業

當前中國紡織工業正處于歷史交匯期的特殊時期,正站在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為重要特征的新起點上,具體表現為:規模效益穩步增長,發展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結構調整特征明顯,全面優化成為行業發展主題;行業轉型升級進程加快,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速度變化--規模效益穩步增長,發展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

2010年以來,中國紡織行業纖維加工總量、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出口和工業增加值等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速回落明顯,呈中高速增長態勢。增速雖有所放緩,但發展狀況要好于國家經濟總體形勢。總體上看,紡織工業增加值增速要快于GDP增速。

2009~2014年,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但增幅有所下降。2015年1~10月投資總額為9781.85億元,同比增長15%;2009~2014年,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在全社會投資中所占比重穩中微增,2015年1~10月占比達到2.19%。

結構優化--結構調整特征明顯,全面優化成為行業發展主題

當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帶動了行業全方位、多維度、深層次的結構調整,產業結構正在往合理化方向邁進。

原料結構方面,2014年,化纖占全國纖維加工總量的比重達82.2%,比2010年提高了12.2個百分點。產品結構方面,2014年,服裝、家紡、產業用三大終端纖維加工量比例為46.8∶28.6∶24.6,其中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占比比2010年提高4.6個百分點。區域結構方面,西部地區規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行業比重由2010年16.8%上升到22.5%,同時海外投資呈提速態勢。產業組織結構方面,行業優勢資源加速向龍頭企業聚集,同時一批小、專、精、特企業增多并健康發展;消費結構方面,實體零售渠道增長減速,電子商務增長明顯。出口結構方面,市場多元化明顯。2013年東盟超過日本成為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第三大市場,2014年歐盟、美國、東盟、日本合計占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55.11%;針織出口發展快速,2006年針織服裝及附件出口超過梭織,2013年針織織物和服裝出口突破1000億美元;一般貿易比重持續提高,2014年達到76.18%,比2010年提高1.75個百分點。

此外,紡織服裝板塊80家上市公司中七成左右跨界發展,跨界發展的企業資本市場表現良好。多元化延伸為做大做強主業提供了資金蓄水池,但應警惕資本運作導致實體產業空心化的傾向。行業鼓勵企業立足實業,向互聯網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創意類領域內的自然延伸。

動力轉換--轉型進程加快,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十二五以來,行業轉型升級進程加快,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轉向了創新驅動。

技術創新方面,多項高技術纖維成套技術和裝備取得突破并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化纖、紡織、印染、產業用紡織品關鍵技術取得進步,通過關鍵技術攻關和集成創新助推傳統紡織產品向高端化發展,連續化、自動化、高速化新型紡織裝備得到廣泛應用,智能化紡織裝備研發取得突破,并開始應用。高新材料技術產業化快速發展,逐步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人才培養力度進一步加強,為行業提供智力支持。十二五以來,行業研發人員規模不斷擴大。多層次人力資源培育體系進一步完善,專業教育、職業教育以及在職教育快速發展,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多種層次的人力資源培育體系。企業加大投入培養和引進高端人才,通過定向培養、委托培養、短期培訓和自辦大學等方式,培養一批企業適用的專業技能人才。品牌建設方面,全行業品牌意識、創新、規模大幅提高。

更多資訊請關注紡織機械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