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光伏,還不完的舊賬

時間:2016-02-1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只有結清補貼的歷史欠賬,讓補貼發放流程更為暢通,才能讓整個產業及其投資者輕裝上陣,才能讓“十三五”的清潔發展藍圖落到實處。

近期,有關“十三五”規劃的消息顯示,中國光伏在未來五年的裝機目標大致是1.5億千瓦左右,如果平均計算,則每年度的裝機規模要達到30吉瓦。但是市場對于“十三五”期間年度裝機規模將突破30吉瓦的消息反應比較平淡,這讓人剛到好奇。

嘗試規模化利用不過才短短三年,中國光伏應用市場便創造了一個前無古人的輝煌。2013年,中國政府出臺全國光伏上網標桿電價,國內光伏市場開始嘗試規模化應用。是年,中國光伏裝機便在上一年3.5吉瓦基礎上快速跳升至11吉瓦規摸,并一舉超越德國成為全球市場領頭羊。而當年,全球光伏年度裝機也因此首次突破30吉瓦,達到37吉瓦。隨后的2014年略為平淡,國內裝機基本維持上年規模;但在即將結束的2015年,則已經可以肯定將再上一個臺階,或首次突破20吉瓦大關。

不過,與政策邊際效應遞減相反的是,隨著裝機規模的快速擴大,一個一直如影隨形的老問題——補貼資金的拖欠,卻更加凸顯。中國光伏電站的補貼大概是這樣的,將全國劃分為三類太陽能資源區,年等效利用小時數大于1600小事為一類資源區,年等效利用小時數在1400-1600小時之間為二類資源區,年等效利用小時數在1200-1400小時之間為三類資源區,實行不同的光伏標桿上網電價。分別為一類資源區0.9元/kWh,二類資源區0.95元/kWh,三類資源區1.0元/kWh。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高出當地脫硫煤炭機組標桿上網電價的部分,由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予以支付。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全電量補貼的政策。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42元(含稅)。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自用有余上網的電量,由電網企業按照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收購。

各地根據自身能源優勢、發展目標等出臺了各自的扶持政策,補貼內容和標準也不盡相同。下面是幾個地區的具體規定。浙江省。浙江省式太陽能資源不夠充沛,屬于三類資源區,但光伏補貼力度較大。對光伏發電項目按照所發電量,在國家鋪貼的基礎上,勝利再補貼0.1元/kWh。而杭州市又規定,在國家、省補貼的基礎上,市財政在給予0.1元/kWh的補貼。溫州市規定,對2014年新建成并網發電的光伏發電項目,給予0.2元/kWh的補貼。

江西省。在國家補貼的基礎上,實行兩種補貼模式:一種是初始投資補貼,一種是度電補貼。如對“萬家屋頂光伏示范項目”,給予一期工程4元/W、給予二期工程3元/W的初裝費補貼;對列入省光伏建設計劃的項目,建成后在享受國家度電補貼的基礎上,按發電量每度給予0.2元補貼。

上海市。對光伏電站,按發電量對項目投資主體給予0.3元/kWh的獎勵,獎勵時間為連續5年。單個項目的年度獎勵金額不超過5000萬元。對分布式光伏,按照電量消納用戶類別區分補貼標準,工、商業用戶為0.25元/kWh,個人、學校等用戶為0.4元/kWh。

湖南省。對2014年投產的光伏發電項目(含自發自用和上網電量)省里給予0.2元/kWh的補貼,補貼10年。2015-2017年投產的項目根據成本變化調整。

陜西省。規定在2015年前,對光伏發電實行增值稅及征即返50%的政策。太原市還規定對外來投資或擴大生產規模的光伏企業,優先安排土地指標和配套服務設施用地。可以看出,中國當前光伏產業激勵政策具有兩方面重要特征:一是形成了包括國家基礎規定和地方補充規定相結合的政策體系,既反映了國家的原則要求,也照顧了各地的實際,源于貫徹實行和調動地方積極性。二是政策內容涵蓋了從初始投資補貼到光伏電站補貼、分布式光伏補貼、稅收優惠、配套服務等各項內容,是一種“組合式”的政策激勵,對光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系統的政策支持。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光伏補貼拖欠時間普遍長達兩年以上,拖欠總額已近200億元。其中,僅排名前15位的光伏電站營運商的合計補貼欠賬就已超過100億元。代表國家信用的補貼,成為了一張“空頭支票”,這讓許多中國光伏電站投資者由此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另一方面,一個重要的趨勢是,光伏上網標桿電價的下調幾乎已成定局,唯一的懸念是何時開始下調以及下調多少的問題。在各方壓力的擠壓之下,光伏電站的實際投資價值正在不斷降低,讓一些投資者已經開始止步。

據華北某光伏大省能源主管部門透露,估計到今年年底,該省去年和今年兩年合計的裝機指標或只能建成二分之一左右。原本很搶手的項目指標,在近期似乎有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的趨勢,因而致使不少項目“圈而不建”。業內都知道的一個秘密是,指標或者說“路條”的買賣,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于“路條”買賣的治理而言,主管部門增加指標的做法,無疑是對癥的。但是,如果僅僅盯著指標和任務,而忽略理順補貼的問題,恐怕很容易陷入“指標和裝機越來越多,補貼欠賬也越積越大”的惡性循環,其結果很可能是加速這個產業的“平庸化”,讓這個新興產業失去投資活力。

只有結清補貼的歷史欠賬,讓補貼發放流程更為暢通,才能讓整個產業及其投資者輕裝上陣,才能讓“十三五”的清潔發展藍圖落到實處。這同時也是事關國家信用、事關當下的政府向市場放權的改革大局能否落實的問題。補貼拖欠,已是至關整個光伏產業前途的“死穴”。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