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我國“十二五”收官之年。全球經濟繼續深度調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石油和化工行業基本實現了行業經濟的平穩運行。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發布會上了解到,“2015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0.5%,為歷史上首次下降。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投資增速不足1%,煉油業投資降幅近20%,化學工業投資增幅滑落至2%左右,創歷史最低紀錄。”
“行業投資缺少新的經濟增長亮點和差異化投資方向,投資不足可能對未來行業回升、結構調整產生嚴重影響。”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信息與市場部副主任祝獉P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發布會上說。
A運行數據
行業經濟基本實現平穩運行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石油和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29781家,全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全年經濟數據為預測值,下同);主營業務收入13.35萬億元,下降5.5%;利潤總額6440億元,降幅19.5%,分別占全國規模工業主營收入和利潤總額的12.1%和10.4%;上繳稅金1.03萬億元億元,增長5.0%,占全國規模工業稅金總額的21.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2萬億元,下降0.5%,占全國工業投資總額的10.1%;資產總計11.95萬億元,增幅4.0%,占全國規模工業總資產的12.1%;進出口貿易總額5270億美元,下降21.5%,占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3.5%,其中出口1816億美元,降幅7.7%,約占全國出口貿易總額的8.0%。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2015年,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規模以上企業296家,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主營收入9563.9億元,同比下降31.0%;利潤總額1005.0億元,降幅69.0%;上繳稅金1210.0億元,下降54.8%;資產總計2.33萬億元,增長0.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55.6億元,增長0.8%。
2015年1~11月,全國石油天然氣總產量3.00億噸(油當量),同比增長2.3%。其中,原油產量1.97億噸,增長2.0%;天然氣產量1146.0億立方米,增長2.9%。前11個月,國內進口原油3.02億噸,同比增長8.7%;進口天然氣549.3億立方米,增長2.9%。
石油加工業。2015年,石油加工業規模以上企業1408家,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主營收入2.99萬億元,下降15.0%;利潤總額657.0億元,增長438%;上繳稅金6101.8億元,增長42.7%,占全國規模工業稅金總額的12.4%;資產總計1.64萬億元,增幅1.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10.2億元,降幅19.5%。
2015年1~11月,全國原油加工量4.76億噸,增長4.1%;成品油產量(汽、煤、柴油合計,下同)3.08億噸,增長6.3%,其中,柴油產量1.64萬噸,增長1.6%。前11月,國內出口成品油2221.6萬噸,增長25.6%;出口總額133.9億美元,下降23.5%。
化學工業。2015年,化學工業規模以上企業26522家,行業增加值增幅9.5%;實現主營收入8.97萬億元,同比增長3.0%;利潤總額4500億元,增幅約5%;上繳稅金2880億元,增長約6.0%;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9萬億元,增長2.1%;資產總計7.55萬億元,增幅5.8%;出口貿易總額1520億美元,同比下降6.5%,占全行業出口總額的83.8%。
2015年1~11月,全國主要化工產品總產量5.01億噸,同比增幅4.9%。其中,化肥總產量(折純)6931.8萬噸,增長7.1%;燒堿產量2786.5萬噸,下降1.0%;乙烯產量1573.8萬噸,增長2.0%;合成材料總產量1.12億噸,增長8.6%。
專用設備制造業。2015年,專用設備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1555家,實現主營收入約4120億元,同比下降4.0%;利潤總額257.7億元,降幅14.0%;上繳稅金150.0億元,下降2.0%;資產總計4183.3億元,增幅2.0%;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28.2億元,下降1.5%。
區域行業經濟。2015年,東部11省市實現利潤總額4458.0億元,同比下降6.5%,占全國行業利潤總額的69.2%。中部8省利潤總額947.0億元,下降37.0%,占比14.7%。西部12省市區利潤總額1036.0億元,降幅38.0%,占比16.1%。2015年東部與中、西部效差差距呈現擴大趨勢。2015年,東部地區主營收入8.82萬億元,同比下降4.6%,占全國行業收入比重66.4%。中部地區主營收入2.35萬億元,降幅6.4%,占比17.7%。西部地區主營收入2.11萬億元,下降8.5%,占比15.9%。東部地區收入占比較上年上升0.6個百分點。
B運行特點
轉型升級提速整體效益企穩
石化聯合會最新運行報告顯示,2015年,石油和化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比上年加快0.4個百分點。其中,化學工業增幅9.5%,煉油業增長8.9%,油氣開采業增長1.3%。特別是化學工業中,合成材料、專用化學品、精細化學品等附加值較高的行業引領增長。全年合成材料制造業增加值增幅達11.5%,專用化學品制造增長11.2%,涂(顏)料制造業增長9.5%,增速明顯高于其他行業。
從主要化學品產量增長看,合成材料、精細化學品等保持較快增長,基礎化學原料增速明顯放緩。2015年,無機化學原料產量增幅只有約2.3%,但精細化學品增速達到7.5%,合成材料增幅近9.0%。
從化工各行業重點企業看,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實現創新發展,已成行業和企業共識。多數企業根據自身特點,制定了提質增效、新產品研發、展開差異化競爭的中長期規劃。特別是中西部企業,找準自身定位,把握和研究市場變化,在創新供給、實現高起點、跨越式發展方面,卓有成效。如新疆天業集團研發投入占到收入的3%左右,在當前行業之中屬較高的,其研究開發的主要新產品有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地膜、大口徑PVC管材、PVC單壁波紋管、PVC-M管、地表水高抗堵滴灌帶等,中策橡膠、賽輪金宇等企業也都把創新擺在重要位置。再如四川金象集團,在提升傳統化工、化肥業務的同時,努力加快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新材料(如蜜胺阻燃系列纖維及織物、蜜胺阻燃隔熱板、蜜胺阻燃軟泡等)、催化劑、生物質能、清潔能源(如穩定輕烴系列產品、車用清潔燃料系列產品)等新業務,不斷優化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豐富產品體系,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華昌化工、駿化集團、華魯恒升、紅太陽等企業都不斷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力度,企業提質增效都取得顯著成效。
能源效率繼續提高。隨著“能效領跑者”活動深入開展,行業能源效率明顯提升。重點產品能耗繼續下降。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噸油氣產量綜合能耗同比下降3.4%,噸原油加工量綜合能耗下降1.0%,噸乙烯產量綜合能耗下降0.1%,噸燒堿產量綜合能耗下降2.0%,電石和合成氨分別下降1.1%和1.0%。行業能效明顯提升。前三季度,石油和化工行業總能耗增長1.6%,同比回落近5個百分點,為三年來同期最低增幅。但同期油氣總產量則增長了2.7%,原油加工量增長4.5%,主要化學品總量增長4.9%。化學工業萬元收入耗標煤同比下降1.1%。
整體效益回升企穩。2015年,盡管受上游拖累,石油和化工行業效益降幅較大,但總體上呈現回升企穩態勢。全年全行業利潤同比降幅在19.5%左右,比年初收窄逾40個百分點。從利潤走勢上看,上半年回升勢頭較快,下半年企穩態勢進一步鞏固。其中,油氣開采業利潤降幅約69%,煉油業利潤增長4.4倍(去年基數較低),化學工業利潤增幅5%。全行業收入同比下降5.5%,比年初收窄2.5個百分點,全年走勢基本平穩。石油和化工行業主營收入利潤率為4.85%,比年初上升2.38百分點,盈利能力總體上也呈現回升趨勢。
C存在問題
結構性產能過剩矛盾依然突出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信息與市場部副主任祝獉P表示,目前行業發展中存在的矛盾,一方面,傳統大宗石化產品的總產能明顯超過國內市場需求,資源環境制約日益突出,依靠高投入、高消耗和低人工成本的外延式、粗放型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另一方面,資源類產品和高端石油化工產品短缺突出,進口依存度很高,多年來行業進出口整體都處于貿易逆差狀態。他表示,當前行業經濟運行仍不很穩定,下行壓力依然很大,矛盾和問題比較突出。
一是產能過剩。目前,煉油業和化工行業產能總體過剩,化工行業結構性過剩更為突出。近年來,去產能化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氯堿、化肥、輪胎、基礎化學原料制造等行業過剩問題依然十分嚴重,企業之間競爭異常激烈。由于市場供需失衡,價格一跌再跌,一些大宗化工產品價格長期低迷。市場監測顯示,2015年,PVC通用樹脂市場年均價格跌幅逾10%;尿素價格在連續二年大跌后,受成本支撐,均價僅比上年略有上升;燒堿價格降幅8%;電石價格降幅12%;甲醇價格降幅更是達到20%。相關數據和調查顯示,氮肥、氯堿等出現行業性虧損;無機鹽、甲醇、輪胎制造等行業利潤連續二年或三年下降。產能過剩行業,企業經營普遍困難。產能過剩問題既是產業發展內在矛盾,也是行業經濟運行中的現實壓力。
二是成本高位運行。2015年以來,石化企業用工成本、融資成本、物流成本、環保成本、用電成本等呈上升趨勢,雖然原材料等成本下降,但不足以阻擋總成本上升。在效益下滑較大的背景下,企業經營倍感壓力。數據顯示,2015年1~11月,全行業100元主營收入成本為84.26元,自8月份以來,累計主營收入成本一直在84.30元上下波動,處于歷史同期最高位。其中,化學工業100元主營收入成本達87.29元,高出全國規模工業平均100元主營收入成本1.32元;油氣開采業單位成本增速最快,每100元主營收入成本達到73.52元,同比大幅增加18.73元。1~11月,全行業財務費用同比增長5.2%,其中油氣開采和化學工業增幅分別為11.7%和6.8%;而同期全國規模工業財務費用增幅僅為0.9%。石油和化工行業的融資成本明顯高于全國規模工業平均水平。
三是稅負加重。2015年,全行業稅金總額同比增長5.0%,占全國規模工業稅金總額的21.1%,與全行業收入下降約5.5%、利潤降幅20%左右形成明顯反差。其中,煉油業稅費總額同比增長達到42.7%,占全國規模工業稅負總額的12.4%,是同期煉油業利潤總額的9.3倍。化工行業稅金總額同比增長約6%,收入增長卻不足3%;而同期全國規模工業稅金總額增長不到4.0%。煉油和化工行業高速增長的稅負使行業的再生產能力和競爭力都受到很大影響。
四是投資疲軟。2015年,石油和化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持續回落,出現歷史上的首次下降(約-0.5%)。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投資增長乏力,增速不足1%;煉油業投資降幅近20%;化學工業投資不斷放緩,增幅滑落至2.0%左右,創歷史最低紀錄。投資仍是當前經濟穩增長的主要支撐力量,投資持續疲軟,將對未來行業經濟回升、結構調整產生嚴重影響。
D市場展望
2016年市場總體穩中趨升
石化聯合會運行報告分析指出,2016年,石油和化工市場總體穩中趨升。第一,宏觀需求保持增長。我國宏觀經濟雖然步入新常態,但仍可保持6.5%以上的中高增速。預計國內油氣表觀消費總量在7.5億噸(油當量)左右,增長4.8%;主要化學品表觀消費總量在5.33億噸上下,增幅5.0%。第二,全球經濟溫和復蘇。不久前IMF發表報告預測2016年世界經濟增速為3.6%,較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外需會有所擴大,2016年行業出口有望恢復增長,增幅在4%左右。第三,價格總水平將回升企穩。2015年石油和化工行業價格總水平連續第四年下降,且降幅最大,達到11%,綜合各方面情況判斷,最新一輪的價格下行基本觸底。隨著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的下探企穩,2016年石油和化工行業價格總水平將重拾上漲局面,但漲幅不大,在1.5%左右。第四,投資回升。隨著市場趨穩,價格趨暖,市場預期將會增強,企業投資信心增加,行業投資可能出現平穩增長的積極態勢。第五,產業結構調整繼續加快。基礎化學原料、化肥制造、橡膠制品等傳統產業繼續提質增效;通過創新驅動,合成材料、精細化學品、特色專用化學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向中高端邁進,行業新的增長動力將加快形成。
國際原油市場。2015年,預計全球原油消費量在42.5億噸左右,增長約0.9%。2016年,全球經濟將繼續深度調整,總體增長依然乏力。全球原油需求仍將維持低速增長局面,預計消費增速在1%上下,消費量約為42.9億噸,供需保持相對寬松。從原油開采成本看,2015年由于勘探開發活動減緩及生產要素價格的回落,綜合成本明顯下降,但隨著開采難度的增加,未來油氣開采成本將保持平緩上升趨勢,對油價形成支撐。從地區沖突看,目前,國際反恐漸成共識,伊核問題達成協議,中東地區局勢將會進一步緩和,供給力度繼續加強。
綜上所述,2016年國際油價將延續弱勢運行格局,原油年均價格有可能降至50美元以下,但降幅不會很大,估計在5%左右。其中WTI原油年均價格約為47美元/桶,布倫特原油年均價在50美元/桶上下;大慶原油均價約為46美元/桶。
農用化學品市場。2015年,在國家惠農政策支持下,我國農用化學品市場總體運行平穩。化肥價格總水平明顯回升,但農藥有所下降。統計局價格指數顯示,2015年,化肥價格指數同比持平,連續兩年大幅下挫后重拾回升勢頭。農藥價格指數同比下降3.0%,2010年以來首次回調。
2016年,我國化肥消費將延續低速增長格局,預計增幅在1%左右。2015年初,農業部推出2020年我國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根據近年來化肥消費變化趨勢,零增長目標有可能提前達成。未來,國家對“三農”政策支持力度將會繼續加強,農民對農業的投入也會繼續加大,對農用化學品的需求將由過去的“重量”向“重質”和差異化轉變,化肥等農用化學品市場價格將取決于產能釋放、產品質量提升和新產品研發應用、成本變化,以及出口情況等因素相互作用。
總體來看,2016年化肥和農藥市場將保持相對平穩的運行態勢,化肥價格總水平比上年略有下降,農藥則會有所上升,漲幅在1.5%左右。預計尿素年均價格在1600元/噸左右,同比下降1.2%;磷酸二銨均價約為2800元/噸,跌幅2.6%;國產氯化鉀均價2200元/噸上下,漲幅1.9%。
基礎化學原料市場。2015年,基礎化學原料制造業價格總水平降幅擴大,達11.1%,較上年大幅加深9個百分點,連續第四年下降。從市場需求看,無機化學原料消費步入低速增長階段,2015年表觀消費量增幅僅為2.3%,預計2016年無機化學原料表觀消費量增幅在3%左右。有機化學原料市場消費由高速進入中速增長階段。2015年增幅為8.2%,較上年明顯回落,預計2016年有機化學原料表觀消費量增幅維持在8%上下。
未來,我國基礎化學原料市場仍有很大發展空間。一方面要大力提高產品質量;另一方面更要創新產品,提高和優化供給能力。根據國家“強基”計劃,要突出基礎專用材料的研發力度,提高專用材料自給保障能力和制備技術水平,減少進口依賴,促進基礎化學原料行業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水平。
根據目前市場走勢判斷,2016年,我國基礎化學原料市場運行可能相對平穩,價格總水平在成本支撐下有所回升,但漲幅不大,約為2%。預計燒堿(片堿)市場年均價格在2200元/噸上下,漲幅約1.9%;純堿(重灰)年均價在1500元/噸左右,上漲2.0%;電石均價約2330元/噸,與上年基本持平;丙烯市場均價約為7000元/噸,微漲1.1%;純苯(石油級)均價約為5300元/噸,漲幅3.3%;乙二醇(優等品)均價約為6200元/噸,漲幅2%。
合成材料市場。我國合成材料市場消費增長總體基本平穩。2015年,我國合成材料表觀消費總量突破1.6億噸,增幅6.8%,同比加快2.6個百分點。其中,合成樹脂增長7.8%,合成橡膠增長3.5,合成纖維單(聚合)增幅5.5%。預計2016年,我國合成材料表觀消費總量增幅仍保持在6%左右。我國合成材料市場總體上供不足需,缺口較大,是化工行業進口量最大的產品種類之一,2015年三大合成材料進口總量仍保持在4550萬噸左右,與上年持平。但是,結構性矛盾也十分突出,低端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國內產品同質化情況嚴重,競爭力相對較弱。我國合成材料市場潛力十分巨大,仍處在較快成長階段。
根據目前市場情況和未來原油價格趨勢判斷,預計2016年合成材料市場價格總體平穩,價格水平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聚氯乙烯(LS-100)年均價在6500元/噸左右,同比上漲1.7%;高密度聚乙烯(5000s)均價在10200元/噸上下,漲幅1.8%;聚丙烯(F401)均價約為8500元/噸,上漲約5.4%;己內酰胺均價大約14000元/噸,漲幅5.3%;丁苯橡膠(1500)均價9700元/噸上下,上漲約1%。
節能環保市場。“十三五”節能環保市場潛力巨大,總的社會投資有望達到17萬億元。在國家強力推進污染治理以及著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大背景下,節能環保行業將迎來重大歷史發展機遇,成為國內最具成長性的朝陽產業之一,經濟增長的一個新源泉。節能環保市場將成為石油和化學工業未來最具增長潛力的市場之一。
根據宏觀經濟運行情況,行業生產、價格走勢,以及結構調整變化等綜合因素分析判斷,石化聯合會預計2016年,石油和化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幅約8.8%;主營收入達到約14.1萬億元左右,增長6%,其中化學工業主營收入9.56萬億元,增長7.5%;利潤總額約6860億元,增長7.5%,其中化學工業利潤4890億元,增長8.0%。預計全年實際投資總額2.44萬億元。
2015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0.5%,為歷史上首次下降。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投資增速不足1%,煉油業投資降幅近20%,化學工業投資增幅滑落至2%左右,創歷史最低紀錄。
更多資訊請關注石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