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機器人專家王田苗:為什么國家主席對機器人如此重視?

時間:2015-12-1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這波浪潮和新能源、互聯網一起交織著推動社會變革,我們的生活方式、溝通、軍事格局都將發生變化。

什么叫顛覆式技術?它改變了傳統路線,創造和開拓了新需求,在一個時代形成里程碑的市場和標志性的產品。3D打印生物組織、無人駕駛、可穿戴式VR、智能機器人服務助理、無人化工廠和機器戰士等等,這種顛覆式技術,我們什么時候可以看到?這些東西都會在未來5-10年從實驗室走向社會,進入我們的家庭,屆時,我的背心和我的皮帶都可以檢測我的身體數據。

這波浪潮和新能源、互聯網一起交織著推動社會變革,我們的生活方式、溝通、軍事格局都將發生變化。2013年5月麥肯錫提出了12項改變世界的顛覆式技術: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先機機器人、下一代基因組技術、自動化交通工具、能源存儲技術、3D打印、先進材料、非常規油氣勘探開采、可再生能源。

奧巴馬提出后工業時代美國的再工業化,推行先進制造業伙伴計劃,他認為通過人工智能、嵌入式物聯網、3D打印的實現,今后將會實現數字化制造,因此發布了美國《機器人發展路線報告》,人們不僅可以獲取互聯網信息,而且在最后一公里讓機器人完成。

歐盟對機器人也給予了強大的關注,提出了工業4.0概念。在我的理解,工業4.0的本質是基于信息、物理和人形成的CPS和智能制造(包括自動化工廠),從而搶占互聯網時代的制高點。2015年,日本政府通過日本《機器人新戰略》,想成為機器人王國,我們國家在2014年6月也提出機器人革命有望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切入點,中國有希望成為機器人的最大市場。

這些國家元首和主席為什么對機器人如此重視?

我覺得智能機器人是未來制造的基礎裝備,人們看到了服務機器人的機會,它會像PC一樣進入大家的家庭。機器人本質的定義就是具有感知(傳感)、決策(人腦思考)的智能機器,可以滲透到我們的家居、汽車、工廠設備,它是戰略性的高新技術。

以周期的角度來看,未來十年,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依然努力推動著航空航天、IT、BT、DT的發展潮流,BT是生物醫學技術,誰掌握了它就掌握了民族未來的健康,這一切依靠IT的大數據。中國一方面要學習美國發達國家,要發展航空航天,中國地區又發展不平衡,還需要發展安全的農副產品和醫療健康、高質量教育、高品質消費者與智能硬件。第三世界國家正好和以前的中國差不多,需要房地產建設、跌路交通、能源店、互聯網等等。

Cartner是一家擁有4000多名員工、1200多位世界級分析專家的公司,每年都推出熱點曲線,闡釋全世界的熱點,它值得關注的技術包括生物芯片、量子計算、生物3D打印、虛擬個人(助理)、智能車、物聯網、機器學習、自然語言理解等等,其中3D打印、特種服務機器人、虛擬現實依然是現在的熱點,代表經濟學家和金融界對這個方向的憧憬。根據行業不同,這條曲線有所變化,比如智能硬件的曲線很窄,因為它強調體驗,投資要求的變現時間更短,如果是工業機器人,這條線要長一點,投資會比較緩慢。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了2015年十大新興技術,其中提到未來能不能幫助老人上下床的陪護、無人車(即智能汽車,它有四個要素:交互、環保、安全駕駛、客戶大數據)等等。2015年10月21日正好是經典科幻電影《回到未來II》主角穿越到未來的“那一天”,當年描繪的新技術基本都實現了。

美國政府2015年10月發布了《美國創新新戰略》,重點關注九大領域:先進制造、精密醫療、大腦計劃、先進汽車、智慧城市、情節能源和節能技術、教育技術、太空探索、計算機新領域等。如果大家和一些做投資的人有接觸,可以看到美國投資界所關注的熱點:城市交通與汽車、醫療保健及可穿戴設備等等,以上種種都表明各大領域都關注到了智能機器人。

中國做得最好的創新都聚焦在年輕顧客的需求上面(如智能硬件、旅游、吃飯,因為中國的人口市場巨大),中國還需努力創新的是工程創新與品牌和科學創新,中國的醫療體驗很差。

現在人工成本高了,制造成本低了,和10年前形成顯著差別。因此國家在今年年初提出“互聯網+”,滲透到各個行業,包括創客、農業、醫療、智能終端和制造。“中國制造2025”聚焦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十大重點領域。

機器人是長期鋼性需求,未來至少十年的時間,會滲透到生活,形成新的產業。為此我們國家也非常重視。

1920年捷克作家描述了Robot,1954年第一個機器人誕生,然而產業化推進速度很慢,在60-70年日本率先推進工業技術產業,接下來的機器人發展將經歷從工業(加工制造機器人,熱點領域有四個:工業機器人新興主力軍、移動機器人平臺、醫用機器人服務、智能交通系統,新興主力軍來自于3C裝配制造、物流倉儲搬運、食品與農副產品等)、特種(高效、環境識別、人工智能等)到服務(安全、柔性、交互,來自自然界的仿真學習)三個階段,未來會走向變形機器人。

機器人的基本結構關系是機構、感知、交互。機器人作為前沿性的方向,涉及到工程材料、機械工程、傳感器、自動化、計算機、生命科學,甚至法律、倫理等方面,其中在智能感知識別、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生物材料與剛柔糅合軟體機器人等方向會誕生偉大的公司。

機器人應用正在滲透各個行業,世界大部分智能硬件在中國制造。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