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礦業繁榮的逐漸消退,使澳大利亞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影響,政府一直在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澳大利亞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7日宣布啟動一項國家科學創新發展計劃,以激發經濟活力,推動經濟轉型。
一攬子計劃打造創新經濟
特恩布爾7日宣布,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在未來4年內將投入11億澳元(1澳元約合0.73美元)推行一項國家科學創新發展計劃,以促進澳大利亞科學創新領域的發展,拉動經濟增長。這項一攬子計劃包括超過24項改革措施,從推動科研及科研成果轉化、降低創業者成本、引進創新人才、培育創新文化等方面綜合推動澳大利亞創新經濟發展。在該政策下,到2020年,澳大利亞政府部門在科學和研究方面的投入將超過每年100億澳元。
加大科研及科研成果轉化投入是此項國家科學創新發展計劃重點之一,主要措施包括:政府將向聯邦科工組織撥款7500萬澳元以推動創新教育,特別是科學、技術、工程等學科的教育,注重以創新為導向培養人才,在澳大利亞“開啟創新文化”。澳大利亞聯邦科工組織是澳大利亞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的研究機構,主要通過科研機構與企業相結合的模式解決國家發展中的前沿科學問題。此外,政府還將通過一項2.5億澳元的生物醫藥轉化基金,促進生物醫學領域的創新研究,并與私營部門合作推動創新科研成果向商業價值的轉化。
此次計劃中,政府在鼓勵創業方面也做出了重大改革。比如,進行稅費改革,減免1.06億澳元稅費以支持天使投資人對初創企業的投資。同時,澳大利亞還將重新修訂破產法,把創業失敗者的破產期由3年減至1年,這將縮短中小企業者的創業間隔,降低創業風險,進一步激發了國民的創業熱情。在吸引創新人才方面,澳大利亞政府計劃針對海外留學生新設立創業者簽證,吸引海外研究和創新人才在澳大利亞工作。
在此次改革中,特恩布爾強調了政府的引領作用,“這項新發展計劃是政府創新和發展政策的核心,政府也將為科學創新負責到底”。特恩布爾計劃組建內閣委員會以及澳大利亞創新與科學局以解決這項發展計劃在推進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
礦業繁榮退潮倒逼經濟結構轉型
“與礦業繁榮不同,創新繁榮可以永遠持續下去,它只會受限于我們的想象力”,特恩布爾在宣布這項新發展計劃時表示,“政府將鼓勵企業、社會和教育進行創新文化的變革”,這項創新計劃將促進澳大利亞經濟轉型,塑造一個“現代且充滿活力的21世紀經濟”。該計劃是特恩布爾今年9月就任澳大利亞總理以來,推出的首個重大經濟政策,希望通過推動創新,實現本國經濟轉型。
澳大利亞過去二十多年來一直保持經濟增長,特別是在近十年中,得益于中國對鐵礦石等礦產資源需求旺盛,澳大利亞度過了一個礦業繁榮時代。但近年來,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上鐵礦石成交價格一路下跌,2014年11月每噸鐵礦石的價格約為76美元,在當時創下了五年來新低,今年12月的最新數據顯示,鐵礦石價格已跌至每噸38.65美元,澳大利亞礦業繁榮紅利正在逐漸消失,曾經的重要支柱產業再難撐起經濟增長的重任。
據《澳大利亞人報》10日報道,鐵礦石價格持續下跌或將使澳大利亞2015—2016年度聯邦政府財政預算赤字達到22億澳元,未來4年內預算赤字可能將擴大至150億澳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11月發布的經濟展望數據中,已將澳大利亞2016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從3%下調至2.6%。當下,澳大利亞亟須尋找新的經濟驅動力,實現經濟結構轉型,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澳大利亞需要找到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作為發達國家,澳大利亞在勞動力成本上缺乏優勢,因此推動高附加值的產品生產行業及服務業是澳大利亞目前唯一的選擇”。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系研究院副院長詹姆斯?勞倫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盡管與礦業相比,目前創新產業的優勢還并不突出,僅占GDP的8%和就業人口的2%,但創新產業對澳大利亞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加廣泛,最重要的是,創新產業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創新能力建設一直是澳大利亞政府的關注點。澳大利亞政府2011年發布一份教育報告中顯示,澳大利亞以不到世界0.5%的人口,貢獻了全世界3%的科研成果。過去的一個世紀,澳大利亞共誕生了12位諾貝爾獎得主,涵蓋醫學、科學和文學等領域。澳大利亞羅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研究員蔡源向記者表示:“澳大利亞科研創新能力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但由于國家人口少、市場小等局限因素,科研成果商業化環節相對薄弱,推動創新領域的產學研結合是此次國家科學創新發展計劃的一個重點。”
中澳創新領域合作前景廣闊
中國目前正在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澳大利亞未來也將重點鼓勵創新經濟發展,這為兩國創新產業的作打開了廣闊空間。實際上,澳大利亞政府推出這項國家科學創新發展計劃正是希望進一步拓展與亞洲國家的合作,特恩布爾表示,“澳大利亞已經與中國、日本和韓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亞洲市場為澳大利亞的企業帶來很多機遇,此時增加教育、商業和科研之間的合作至關重要。”
澳大利亞很多專家學者都看好未來澳中兩國在創新領域的合作前景。蔡源分析,“國內市場有限是澳大利亞發展創新經濟遇到的最重要阻礙,而中國則擁有巨大的市場,兩國存在很大互補性,如果能在科研成果市場化過程中建立合作模式,將為兩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史鶴凌史鶴齡看來,在創新產業領域中,生物制藥、材料工程、清潔能源等澳大利亞優勢行業恰恰與中國當前對醫療養老、環境改善等方面的需求相吻合,合作前景非常廣闊。勞倫森認為,未來澳中兩國科研機構、企業之間的合作勢必越來越緊密,這有助于促進兩國創新產業的多元化發展,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推動兩國的經濟持續增長。
更多資訊請關注礦業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