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勝利油田石油開發中心通過理念創新、技術創新和精細管理,破解了濱425特低滲透油藏效益開發的難題,形成了“精細地質研究、全過程油層保護、精細注水”配套技術,闖出了一條特低滲透油藏實現效益開發的新路子,可為同類油田的開發提供借鑒。
石油開發中心濱425區塊屬于灘壩砂油藏,油藏平均埋深2800米,平均滲透率為9.6毫達西,平均單井日油只有1.4噸,屬典型的特低滲透油藏。
特低滲透油田注水是世界級難題,尤其是10毫達西以下的特低滲透油藏,通常情況下采用大型壓裂,靠彈性能量進行開發;或采用大型壓裂CO2氣驅開發。但這些開發技術投資高,經濟效益差。
石油開發中心組織地質研究人員精細基礎地質研究,細化地層對比,重建灘壩砂沉積相模式,繪制了39個小層的沉積相分布圖,理清了每個小層的平面展布和對應關系,為注水開發提供依據。深化對儲層的微觀結構、特低滲儲層滲流機理及傷害機理研究,從而發現了制約特低滲透油田開發的瓶頸問題,逐步攻關完成了相關配套技術。
科研人員通過技術創新,實施鉆井、作業、采油全過程油層保護。根據濱425區塊的儲層特點,研發了新型的鉆井液體系,實現了鉆井過程中油層保護的目的。作業時采取精細過濾后的水作為入井液,確保作業過程中油層不受污染。采油過程中,清蠟熱洗采用空心桿洗井工藝,確保洗井液不進入地層。首創解堵測壓一體化射孔管柱。通過以上措施,新井投產方式由過去的“壓裂投產”轉變為“全過程油層保護常規射孔”的投產方式,使新井投產費用減少70萬元。目前,石油開發中心對特低滲油藏進行細化分類,根據每個區塊的油藏地質特點,已經為每一個區塊量身定制了不同的油層保護技術方案及鉆井液體系,并見到明顯效果。
有效注水是特低滲透油藏改善開發效果、提高效益的關鍵。石油開發中心在水質管理上精益求精,將現有A1級水質標準細分為六級,采用不同級別的超濾膜進行過濾,所有設備實現智能控制,實現了A1級水質長期穩定達標。他們還攻關降壓增注技術,解決了注水壓力高的難題;研制了自動測調多級分層注水管柱,滿足了特低滲油田開發分層注水的需要。
副經理王金鑄說,“特低滲透油田配套開發技術,是中心科研人員歷時兩年多技術攻關,先后攻克了16項瓶頸技術才得以實現,形成了針對不同類型特低滲油藏開發的技術系列。該技術的應用使特低滲透油田的開發在技術上獲得突破,也實現了特低滲透油田的效益開發。”
從2013年石油開發中心優選濱425-4和濱425-斜27兩個注水井組開展注水實驗,日產油由6.5噸上升至19.2噸,挑戰了多年困擾特低滲透油藏“注不進、采不出”的難題。到2014年,濱425區塊全面實施注水開發,見效7個井組,日產油由28.6噸上升至63.1噸,自然遞減由15.7%降至-7.8%,從而實現了濱425特低滲油藏的有效注水開發。
日前,他們正實施濱425區塊整體調整方案,部署新井46口,其中油井30口,水井16口,預計實施后,區塊新增產能3.75萬噸,提高采收率19.3%。
更多資訊請關注石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