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用細胞內生物能量驅動的芯片問世 應用潛力大

時間:2015-12-0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12月7日,《自然通訊》網絡版上的一篇關于利用三磷酸腺苷(ATP)來驅動芯片的文章引起眾人關注。

12月7日,《自然通訊》網絡版上的一篇關于利用三磷酸腺苷(ATP)來驅動芯片的文章引起眾人關注。據了解,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用生物能量來驅動芯片,為全新人工系統打開了大門。

團隊負責人、哥倫比亞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電氣工程和生物醫學工程教授肯·謝潑德指出,CMOS固態電子器件無法復制生命系統所具有的特定自然功能,比如味覺和嗅覺,也無法利用生物化學能源;生命系統則基于脂膜以及離子通道和泵,構建了自己的“生物晶體管”,用離子來運載能量和信息。

研究團隊為CMOS集成電路裝上了一塊ATP“生物電池”。有了ATP,這個新系統能夠泵送離子穿過膜,從而產生可被集成電路所用的電勢。他們制造了一個宏觀尺度的系統原型,規模約為幾毫米,來驗證其是否能正常工作。謝潑德說,研究結果幫助他們確定了在何種條件下可以使ATP的利用效率最大化,接下來他們將考慮怎樣才能縮小這個新系統的規模。

盡管其他研究小組已經能夠采集來自生命系統的能量,但謝潑德團隊探索的是如何在分子水平上做到這一點,只將所需的功能分隔出來,然后集成到電子器件上。他解釋說,就這個項目而言,他們并不需要整個細胞,而只是分離出ATP酶,這些蛋白質讓他們能夠從ATP獲取能量。

這種將固態電子組件與生物組件的功能結合在一起的系統應用潛力很大。該團隊領導這項研究的博士研究生賈里德·羅斯曼說,通過適當地縮放,該技術可以為ATP豐富的環境,如活細胞內的植入系統提供電源。

細胞利用能量的效率是很高的,即使精細的集成電路也相形見絀,關鍵就靠三磷酸腺苷。如今,人造系統追趕了上來,用的也是三磷酸腺苷。新式生物供電器的問世,不但可讓芯片在人體內長久工作,還可能催生更高級的納米機器人,它們會像微生物那樣強韌和活躍。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