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剛剛落幕,一個熟悉的基層身影再次進入最高層視野。他扎根西北創業創新,帶領企業干部職工致力于中國節水灌溉事業,數十年如一日。他就是王棟,大禹節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真沒有想到能作為民營企業家基層列席代表被邀請來參加這個重要的會議!”五中全會結束后,王棟難抑心中激動之情,光榮感和使命感溢于言表。五中全會邀請黨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層同志列席,每個省只有一個名額,為何偏偏選中他?王棟表示“當得知這一消息的時候,自己完全沒有心理準備”,但后來卻“想通了”,也許因為“民營企業承載著民生就業和國民稅收重任,關系著社會穩定,我們的黨密切關注和高度重視基層民營企業家的聲音。”
“做大做強民營企業,為實現奮斗目標作出新貢獻。”這是王棟在三年前參加十八大小組審議時的發言主題。而三年后的今天,在全會小組討論會中,王棟又分享了他在節水灌溉行業和企業創業創新工作一線幾十年來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王棟很高興,自己提出的三條建議,被大會錄入在案。一是為推動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取得成效,呼吁逐步探索和實行水權和水價的市場化,與市場接軌,發揮市場在水資源配置中作用,真正形成一種激勵機制,使節水真正形成一個產業,形成市場;二是精準扶貧強調“精”和“準”,建議將扶貧重心集中向西部貧困落后地區傾斜,除了必要的資金幫扶外,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通過減免國稅、增值稅,加大地方資源稅補償等政策手段,為貧困地區創建寬松投資發展環境,鼓勵并吸引制造業產業向貧困落后地區進行轉移,增加創業,帶動就業,“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努力形成精準扶貧的“造血”良性機制和循環機制。三是中國社會步入“新常態”,中國制造業到了最危險的時刻。為謀求中國制造業轉型新發展,對政府而言,當前最重要的是讓中國制造業企業重樹信心,為從事制造業的投資者、企業家,創造良好、寬松的法制環境和安全的投資氛圍,徹底打破國企壟斷和關稅及各類附加稅壁壘,將稅收及原料等與國際接軌,主導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為中國制造業松綁,徹底減輕企業負擔;企業應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切實提高產品質量,改變“中國制造”長期以量取勝的局面,真正實現以質取勝。
“會風簡樸而不失莊重,嚴謹而不失活潑。在27日上午分組討論會上,習總書記親臨我們所在的福建、黑龍江、甘肅代表團,與全體代表共商國是,討論組的所有人都很激動,積極踴躍發言,總書記幽默而又不失嚴謹的講話,會場掌聲陣陣,期間我有幸與總書記兩度握手,近距離切身感受了習總書記的親切和藹和堅毅,有此殊榮,這是黨中央、甘肅省委省政府重視民營企業家,社會各界長期關心支持大禹節水事業發展的結果。”王棟在會后回憶起大會場景時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