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對機床行業產品的要求不斷提高,機床產品的更新換代逐漸加快。一方面,機床產品能夠緊跟智能化、高端化的時代潮流;另一方面,更新換代之后的舊機床將會造成資源浪費。
當前,資源短缺、環境負荷加重已成為制約全球經濟發展的瓶頸,同時大量廢舊機電產品正成為全世界增長最快的廢棄物,造成嚴重的現代垃圾污染、資源浪費和安全隱患。我國是世界制造大國,也是機床大國。據2012年的數據,國內機床保有量約有800萬臺,已連續7年機床消費世界第一。按國際上3%的淘汰率,每年接近24萬臺機床進入淘汰程序,占國內生產新機床的一半左右。如果充分利用廢舊機床的床身、立柱等鑄件,并對其進行修復改造,每年有望減少金屬消費量100萬噸,可節約60%左右的能耗,節約70%的成本,降低污染物排放達80%以上。因此,機床再制造行業的發展迫在眉睫。
再制造是指將廢舊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等進行專業化修復的批量化生產過程,是循環經濟“再利用”的高級形式,其產品能夠達到與原有新品相同的質量和性能。《中國制造2025》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再制造產業,實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促進再制造產業可持續發展。在新的政策背景下,再制造產業將由市場為主導,成為一個循環利用、低碳減排的新興產業。
機床再制造實現了廢舊產品高技術修復、改造的產業化,是推動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有效途徑。與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可節省成本50%,節能60%,節材70%,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這對實現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發展再制造產業不僅有利于形成“資源—產品—廢舊產品—再制造產品”的循環經濟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而且能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社會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是促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機床再制造的發展在緩慢中前進,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來促進機床行業的再制造呢?
一、我國現已探索形成了“以恢復尺寸、提升性能的表面工程技術為支撐,以提高舊件利用率為核心,產學研相結合,既循環又經濟”的中國特色的再制造模式。我們要堅持這條路線不斷推進機床再制造產業發展。
二、我們要盡快建立系統、完善的再制造工藝技術、質量檢測等標準以推動再制造走向規范化的標準體系。
三、要加強國內外機床再制造產業的交叉融合。我國要借鑒國外再制造逆向物流與信息化管理手段,完善國內再制造流通管理;發展中國自主創新的表面工程與修復技術,加強再制造工藝手段的應用;探索加強中國自主創新的再制造質量控制方法與標準交叉融合。
更多資訊請關注機床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