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GE以舍為得 開啟工業互聯的未來

時間:2015-11-0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通過內部投入1000億元來提升自身效率的1%。1%,是GE以工業互聯網為著力點,回歸制造業,重塑商業模式,再續輝煌的開始。

2012年2月,美國總統奧巴馬于宣布實施“再工業化”戰略,GE轉身揮別金融,緊隨其后提出“工業互聯網”概念再擁抱制造業。時隔三年,GE的工業互聯網項目先后在航空、石油天然氣、運輸、醫療與能源行業等領域的12個項目落地生根。

據GE提供給21世紀經濟報道的數據顯示,以試點項目帶來的效益核算,工業互聯網將額外為中國航空、醫療和能源行業每年創造超過百億元的增值。從能源利用的角度來看,GE憑借工業互聯網戰略,提出為客戶提升1%的效率目標,同時,通過內部投入1000億元來提升自身效率的1%。1%,是GE以工業互聯網為著力點,回歸制造業,重塑商業模式,再續輝煌的開始。

借力大數據航空公司可節油1%

8月25日,GE風電設備制造(沈陽)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慶典在沈陽舉行。從2006年首臺1.5兆瓦風電機組安裝于江蘇如東以來,GE總共在中國安裝了1300臺風機,容量超過190萬千瓦。

在能源互聯網領域,GE推出了數字化風電場。杰夫•伊梅爾特稱這套“軟件+控制”系統可以改善任何一座風電場的發電量,“通過更好地管理,提高風電廠的運行和發電時間,最高可以提高20%的發電量。”

提升發電量對于中國目前的風電開發十分重要,在三北等風資源豐富地區開發殆盡之時,占中國風資源60%的低風速地區亟需一種可以捕獲微風的機組。

GE在中國同步推出了最新研發的2.3-116低風速智能機組,據稱,這款低風速風機是基于GE全球18000臺、30GW裝機量的成熟平臺開發而成。

為航空公司節省燃油是GE工業互聯網產品的另一案例。GE將一個名為快速存取記錄器(QAR)的數據系統用于航空工業。GE制造的飛機發動機,在全球范圍內每天都會產生10萬次左右的飛行記錄,每年所累積的數據規模極為龐大。

春秋航空飛行品質監控(FOQA)人員說:“QAR數據庫就像一座寶藏,而GE的大數據分析提供給我們開挖寶藏的工具。你能從中挖出多少寶貝,只取決于你的想象力!”

借助燃油管理系統,春秋航空已偵測出系列節油機會,節油方案將在今年三季度付諸實施。

2014年的數據顯示,中國三大航空公司(東航、國航和南航)的燃油成本約占總運營成本的38%-40%,而北美主要航空公司則在34%左右,即使排除地區性油價差異因素,中國的航空公司也還有很大利用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實現提升的空間。

GE制定了一個更加切合實際的節油目標:1%。

以東航為例,2014年東航的燃油成本為300億元人民幣,按照節油1%的保守計算,每年可以帶來3億元的效益。

三大航空以東航燃油成本最低,其他兩家與之差距不大。如考慮到中國的52家航空公司,2014年全行業燃油成本約1347億元,1%的節約就是13.5億元。

而對于低成本航空公司,燃油支出占總成本的比例往往更高。以春秋航空為例,即使在油價普遍下跌的2014年,其燃油成本仍可占總成本的42%,而在2013年,這一數字達到了43.7%。“因此,哪怕是微小的燃油效率提升,對他們都具有重大意義。”杰夫•伊梅爾特說。

效率提升1%對于油氣開采行業的意義更大。

油氣行業的成本非常之高。以停機率為例,全球油氣開發每年計劃外的停機率大概為10%,超過整個工業行業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對于中型的LNG的設備來說這就意味著每年要損失1.5億美元的利潤。

但這也意味著其改進的機會非常大,GE提供的研究報告表明,大數據加上分析有能力幫助油氣行業釋放6%到8%額外的產量。這個數字很驚人,全球原油的采收率平均數為35%,每增加1%就相當于增加八百億桶原油,也相當于全球原油連續三年產量。

1%同樣適用于GE自身。杰夫•伊梅爾特說:“我們用1000億的投入,來實現自身1%性能的提升,我們跟客戶談‘互聯網+’概念的時候,GE內部也在做工業互聯網這件事情。”

工業云平臺:2020年逾500億臺機器連接互聯網

GE的工業互聯網產品廣泛應用于其能源、航空和醫療行業。在中國的落地試點項目除上述外,還包括與中國電信、華能金陵燃機電廠、武漢同濟醫院等客戶。

但工業互聯網版圖的繪制需要軟件的支持,“每一個工業企業都必須是一家軟件企業,這是我們的經驗。”杰夫•伊梅爾特強調。

8月6日,GE宣布通過Predix云進入云服務市場的計劃,據稱Predix云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專為收集與分析工業數據而開發設計的云解決方案。

隨著工業云平臺的推出,GE業已開始從制造型企業逐步轉型為“制造+軟件”型企業。

早在三年前,GE即開始押注軟件分析業務。GE預計,到2020年,將有超過500億臺機器連入工業互聯網,今年,GE期望從軟件服務中獲得60億美元的收入,其中相當部分將來自于Predix系統,這一數字相較去年會增長50%。

GE軟件業務副總裁BillRuh對GE涉足軟件業頗具信心,“大家可以思考一下,GE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工業企業,可以幫助你們打造所需的應用,甚至于打造你們客戶所需要的應用。”

GE希望未來軟件業務所針對的服務對象,將是由該公司生產,并正處于運行狀態的設備,比如飛機發動機、風電機組和醫療設備,并依靠它們帶來更多收入。

“我們如果回顧過去,過去十到十五年,百度[微博]、阿里巴巴[微博]、騰訊是主導的,但是工業企業卻并沒有參與進來,這確實是我們的錯誤,我們沒有成為完全的參與者。接下來我們迎來的是工業互聯網,在未來十到十五年作為GE,我們將是在下一個浪潮中積極參與。”杰夫•伊梅爾特表示。

但與GE從工業向軟件業的滲透類似,軟件業巨頭IBM和微軟也正在從軟件業向工業領域滲透,兩者也構成了GE進軍工業互聯網的競爭對手。

《紐約時報》稱,IBM正在招攬來自工業領域的專家,以改善Watson軟件平臺的算法,這將有助于其在GE所長期占據的醫療及工業領域增強競爭力;而微軟也在說服客戶采用其開發的云平臺Azure,用于儲存和運用它們的工業數據。

GE工業互聯網戰略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中國的現實情況。GE中國區總裁段小纓表示:“中國制造業信息化水平不高,工業網絡指數在全球排名第58,整個工業發展的方式還比較粗放和低效;另外,中國的單位GDP耗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

中國信息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王鵬建議,在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戰略上,中國政府應指引方向,而不是指引具體的技術,并規避其帶來的諸如數據安全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等市場環境問題。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