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蒸汽機的出現和廣泛使用引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19世紀電力的大規模應用造就了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進步。從1986年中國發出第一封國際電子郵件開始,經過近30年的發展,互聯網在中國有了6.49億用戶,滲透率達到了47.9%,互聯網逐步從城市向農村滲透。現如今,互聯網已經如電力般滲透到我們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過去的30年時間里,互聯網已經深刻改變了中國經濟的格局和產業版圖。第一個10年里,互聯網更多應用于學術科研領域。第二個10年,互聯網行業和傳統行業和平共處,互聯網催生了很多新經濟,比如門戶網站、游戲和電商等。第三個10年里,互聯網逐步開始改變甚至顛覆了很多傳統行業。
在大量的數據、案例分析和企業咨詢的基礎上,易觀國際于2007年提出了“互聯網化”的理念。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改變經歷了四個階段。一是營銷的互聯網化,比如廣告主從在報紙上做廣告到在網絡上做廣告。二是渠道的互聯網化,其最大推手是2008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電子商務的爆發式崛起正是渠道互聯網化最顯著的表現。三是產品的互聯網化,這個進程從2010年開始,其最大推手是智能手機的爆發。智能手機上的App操作代替了原有的實地操作,實現了無紙化。四是當下正在進行的運營互聯網化,企業完全實現數字化和網絡化。
繼“互聯網化”理念之后,在2012年11月易觀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上,于揚又首次提出“互聯網+”理念;其后,易觀企業教育于2015年7月正式出版《互聯網+企業行動指南》圖書,系統介紹15年來服務過的上千家傳統企業互聯網化轉型的實踐經驗。書內匯集了大量易觀企業教育的實際操盤項目的經驗,對借助互聯網實現創新轉型與跨越發展的企業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互聯網+
“互聯網+”首創者易觀給出的官方定義是:構建互聯網化的組織,創造性的使用互聯網工具,以推動企業更有效率的進行商業活動,以便更好的滿足用戶需求。
換言之,今天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傳統應用和服務都應該被互聯網改變。傳統的廣告加上互聯網成就了百度,傳統集市加上互聯網成就了淘寶,傳統百貨賣場加上互聯網成就了京東,傳統銀行加上互聯網成就了支付寶,傳統的安保服務加上互聯網成就了360,而傳統的紅娘加上互聯網成就了世紀佳緣……互聯網只是工具,是一個無處不在的效率提升器。各行各業運用“互聯網+”的本質是用互聯網去找到行業的低效點,幫助企業實現增效轉型升級。隨著與傳統行業融合的不斷深入,互聯網將爆發出更大的正向推動能量。“互聯網+”“+”的是傳統的各行各業。
“互聯網+”的未來行動可能
第一,互聯網+天性。指的是萬物互聯
從2010年的互聯網發展歷程中,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聯網。在2010-2015年,我們越多的談到各種與互聯網相關的新產品,比如和互聯網連接的智能手環、眼鏡、汽車等,形成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
第二,互聯網+任性。指的是個性互聯
隨著人們對移動互聯的依賴日益增強,各種奇思妙想都想借助互聯網得以傳播,互聯網成為人們展現個性的平臺。
第三,互聯網+悟性,指的是智能互聯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互聯網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互聯。在萬物互聯、大數據、云計算這樣的一些基礎要素具備之后,真正的“互聯網+”的未來是人工智能。
但我們必須指出,“互聯網+”沒有普適的方法和路徑。每個行業每個企業在互聯網化的過程中,都應該有只適用于自身的路徑。企業應該基于內部數據及外部大數據資源的利用,充分了解自身所處行業及關聯行業的生態。從戰略到意識,從能力到技能,從數據挖掘到量化決策,企業上至高管下到基層員工都要統一思想和步調,全身心地擁抱互聯網,找到適合自己的“互聯網+”路徑,利用互聯網去優化、改造甚至重塑自我。在互聯網化的過程中,每個企業都在“去中心化”。其核心就在于找到自身行業的本質,將其與互聯網結合,把老中心打掉,建立更有利于自己、更大規模、更有效率的新中心。
總體來說,“互聯網+”為互聯網產業打開了無限想象的新天地。“+”號雖然簡單,但背后意味著是對互聯網的根本轉變。對于傳統企業而言,互聯網不再是洪水猛獸、談虎色變,不再是互不相干,井水不犯河水。互聯網的未知的遠比已知的多,面對創新帶來的復雜格局,最有效的是行動和膽量。讓我們面向未來,順勢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