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對機器人的態度:盼望著并害怕著

時間:2015-10-2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機器人在哪兒?可能大多數人對機器人的理解就是生產線上的機械手或者博覽會上能歌善舞的人形機器。

機器人在哪兒?可能大多數人對機器人的理解就是生產線上的機械手或者博覽會上能歌善舞的人形機器。如果我們放大視野,把能夠代替人類做出復雜行為和思考判斷的機械或軟件都視為機器人,那么你會發現,人類正在被它們包圍:大到電腦控制的洗車房、小到蘋果手機里的siri,還有ATM柜員機、車載導航儀等等。人工智能、精密機械甚至生物遺傳等現代技術正競相幫助機器人“野蠻生長”。

與此相應,以機器人為主題的新書也是層出不窮,筆者手頭這本《機器人時代》(中信出版社,2015年7月)有點特別,它不是從技術角度而是從社會經濟角度研究機器人對人類的影響,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已經來臨的機器人時代。本書作者馬丁·福特是美國人工智能和自動化的年輕專家,前不久,筆者參加了他在北京大學舉辦的新書發布活動。交流中,筆者發現,他試圖通過這本書回答兩個問題:第一,機器人是否會替代白領工作?第二,只會工作不會消費的機器人將怎樣影響社會經濟秩序?

“機器人會寫新聞!”幾天前,名叫Dreamwriter的機器人因寫了一篇漢語的財經新聞而轟動新聞圈。這對備受壞消息折磨的媒體界來說,無疑又是一記棒喝。其實,在這之前美國早已有了“機器撰稿人”,甚至寫得文采飛揚。不光記者,很多白領工作都在受到機器人前所未有的挑戰:大數據促使詢證醫學的快速發展,機器人醫生勢不可當;模型化、規則化的經濟活動讓機器人會計師呼之欲出;還有機器人律師、機器人教師都已經有了成功的實踐,幾乎所有行業的白領們都在焦慮地等待機器人帶來更多的“失業機會”。盡管人們爭辯說,這些智慧工作總有機器人無法企及的精妙之處,但不得不承認,大多數白領長時間都干著程式化的工作,而這些必將被機器人所取代。那么因為機器人競爭而失業的白領們將何去何從?

有趣的是,該書作者通過研究發現,盡管經歷著技術的飛速發展,但與100多年前相比,人類社會90%的職業并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全新崗位只占10%。也就說,技術進步給人類帶來的挑戰主要體現在傳統職業。要想擺脫機器人的威脅,不是去阻礙技術發展或者責備機器人的工作不夠完美,而應發揮人類的智慧去創造全新的職業。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闡述了資本有機構成的理論,他認為機器替代人的工作是不可避免的,而工人階級不得不通過自身的發展去與機器競爭,從而推動社會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升。可以看出,機器人其本質是資本家加深剝削工人的新工具,但其客觀的積極價值在于可以不斷激發人的潛能,突破現有智慧的極限,從而使人類在每次人機大戰中完勝。從歷史經驗看,人類沒有必要擔心會被機器取代。

無論人類的工作會不會被機器人所替代,對于機器人,我們應當思考的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機器人只會勞動而不會消費,它們幾乎不能創造任何需求。在作者看來,這才是機器人時代給我們經濟社會秩序帶來的最大影響。

沒有消費的勞動是可怕的。因為經濟要健康發展,有賴于普通勞動者的消費和需求。成功的企業家很大程度上是需求造就的。就像喬布斯,他的創造力除了來自個人的努力和天才的思維,同時也來自人們對更穩定操作系統和更個性智能手機的需求。

由此可見,在機器人時代我們保衛需求遠比保衛工作重要。隨著機器人加速淘汰程式性的工作,也同時為人類加速擺脫技術異化、從剝削制度中解放開辟了新的道路,機器人時代也許正是我們建立一個全新經濟社會模式的契機。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曾指出:“收入不平等嚴重損害經濟增長。”設想一下,機器人能夠替代人類的工作崗位越多,那么勞動者的收入差距就會越小,因為大家在被機器人淘汰這一點上越來越平等了,勞動力市場無限趨近于歸零并面臨重啟。此時,資本家將被動或主動地向勞動者提供均等的、相當數量的收入,以確保人們能夠具有足夠甚至更強的消費能力。這樣需求再次成為市場的主導,而需求又刺激產生更多的技術進步和新的需求。于是,新一輪的發展與增長也隨之重現,并在更高層次達到均衡。如果這樣的設想實現,勞動者無疑應該盼望機器人時代的盡早到來。當然形成這一經濟模式首先取決于機器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替代人類,而關鍵在于,當機器人對勞動力形成大規模擠出效應時,雇傭方將如何為失業者提供收入保障。屆時,重新建立財富分配機制的必要性便凸顯出來,社會主義的理念將自然而然地釋放出其永恒的魅力。如果一切順利,機器人時代的到來也許會成為加速實現人類自由平等的夢想。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