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近日,財政部發布《風力發電設備產業化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規定,對于滿足支持條件的風電設備制造企業的首50臺風電機組,中央財政將按600元/千瓦的標準予以補助。
一項助力風電產業發展的政策,在業內人士的熱盼中已悄然出臺。
近日,財政部發布《風力發電設備產業化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規定,對于滿足支持條件的風電設備制造企業的首50臺風電機組,中央財政將按600元/千瓦的標準予以補助。據測算,該辦法規定的這一補助標準,相當于風電設備生產成本的10%左右。
業界普遍認為,在國內大力發展風電的大背景下,這一利好消息無疑給風電設備制造企業注入了一劑興奮劑。消息人士透露,此舉將有利于促進風電設備國產化,尤其是核心技術的國產化,“對整個風電產業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影響”。
市場需求旺盛
近十年來,全球風電獲得了超常規發展。這種現象取決于支撐風電發展的一個條件和三個驅動因素:即全球存在豐富的風力資源,全球對環境問題日益重視、高油價和風電機組制造技術逐步成熟。
國內《可再生能源法》的頒布和一系列鼓勵可再生能源發展政策的實施,啟動了風電資源的大規模開發。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相關人士介紹,去年,國內新增風電裝機達到345萬千瓦,總裝機達到605萬千瓦。提前三年完成國家發改委關于“2010年風電達到500萬千瓦”的規劃目標。
“目前國內電源結構70%是燃煤火電,對于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專家介紹,風能是清潔的可再生能源,中國風力資源列世界第三位,資源豐富且可大規模開發。
全球風能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國內已開發的風電資源僅占可開發風電資源的0.5%。據此,風電成為中國重點扶持發展的新能源產業之一,前景十分廣闊。據權威人士預測,風電作為最具大規模商業開發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必將得到超常規發展,未來國內風電機組需求仍將高速增長。2008~2010年將分別達到483萬千瓦、628萬千瓦和753萬千瓦,同比分別增長40%、30%和20%,三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0%。
然而,與旺盛的市場需求相比,風電機組目前仍是供不應求。首先,風電機組國產化率的要求限制了風電機組的進口。從2006年開始,新的風電特許權招標政策迫使國際廠商在中國建立工廠,進行本地化生產。其次,本地企業產能的擴張需要時間。由于風電是新興產業,風電人才的缺乏成為風電機組產能短期內大幅提高的最大障礙。業內人士認為,即使國際廠商目前建廠,真正的產能釋放也需要2~3年;而本土廠商如果是引進技術,真正形成大規模的產能也需要一定的時間?!?009年以前,國內的風電機組仍然供不應求,缺口將由進口機組填補?!敝袊稍偕茉磳W會人士表示。
技術日趨成熟
近年來,隨著國內風電裝機容量不斷增大,并網性能不斷改善,風電機組制造技術也日趨成熟。
與西方先行國家相比,近十年來,國內大型風電機組制造業基本從零起步,目前已經掌握了750千瓦機組整機和零部件的設計制造技術,實現了批量生產。目前國產兆瓦級變速變槳恒頻機組正處于研制或引進階段,部分機組投入運行,且運行效果良好。
事實上,風電制造業存在很高的進入門檻。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不滿足設備國產化率要求的風電場不允許建設。同時,資金門檻較高。風電機組制造屬于資金密集型的高科技裝備制造行業,前期投入較大。必須達到一定規模后才能產生效益,這就要求企業具備較強的資金實力。再有,由于國外的技術壁壘,對缺乏技術積累的新進入者有較大障礙。大型風力發電機設計制造十分復雜,涉及多個前沿學科知識,也需要企業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
盡管如此,越來越多的中外企業正在蜂擁進入這個領域,投資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其中有以金風科技、浙江運達等為代表的行業先行者,他們很早就意識到風機制造領域中的機會,搶先介入這個市場。以東汽、哈電、上電為代表的傳統設備制造商也強勢介入,這些企業大多經濟和技術實力雄厚,從一開始就瞄準國際主流的兆瓦級先進機組,具有很強的追趕實力。與此同時,國外風機制造商紛紛在國內獨資或合資建廠。
但是截至目前,國內風電機組制造業仍未形成穩定的市場競爭格局。
政策暖風頻吹
中國風能協會人士表示,風電領域“盡管看起來紅紅火火,但是風電的錢并不好賺。”該人士介紹,不少企業大規模的風電投資,不僅沒有產生預期的利潤,而且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虧損和風險。他認為,目前國內還沒有掌握風電設備的關鍵技術,昂貴的進口設備直接造成了風力發電的高成本。
資料顯示,風電機組約占風電投資的70%,企業的成本壓力顯而易見。
對于風力發電這一新興產業,國家給予了有力的支持。先后出臺了包括宏觀政策、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面對國外企業的強勢競爭,國家通過規定風電機組國產化率,扶持本土風電機組制造企業,使其在發展初期免遭外國企業的直接沖擊。近日,財政部發布《風力發電設備產業化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將進一步降低風電設備的生產成本,有效促進其發展。
業界普遍認為,國內風電機組制造水平尚未達到“自主”的程度。風電產業鏈還沒形成,風電服務體系還不健全,產業發展仍存在諸多瓶頸。專家分析,國內風電機組制造水平要追趕國際先進水平還需時日。部分企業風電機組制造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這個過程將持續到2010年左右。從這個層面說,國家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將為以自主知識產權為主的風電產業展翅騰飛奠定堅實的基礎。
相關鏈接 國家逐步完善風電優惠政策
回顧國內可再生能源激勵政策,以“還本付息、合理利潤、全額收購”為原則的激勵政策,曾經在很長時間內對風電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這種定價原則是以個別項目成本為基礎,成本高了,電價也隨之升高,企業沒有減少成本壓力。從長遠看,這樣的制度體系面臨改革的必要。
目前,在風電項目實踐中采用特許權的方式,從2003年至今,前后進行了四次風電特許權招標。在此期間,風電特許權招標原則做出了三次修改,總的看來,電價在招標中的比重有所減少;技術、國產化率等指標有所加強;風電政策已由過去的注重發電轉向了注重扶持國內風電設備制造。
目前,國內對風電發展比較有利的政策主要有:國產化率要求。2005年7月出臺了《關于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明確規定了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未滿足國產化率要求的風電場建設不許建設,進口設備要按章納稅。
2006年風電特許權招標原則規定:每個投標人必須有一個風電設備制造商參與,而且風電設備制造商要向招標人提供保證供應符合70%國產化率風電機組的承諾函。
相關報道 風電設備研發補助標準確定
財政部近日發布《風力發電設備產業化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對于滿足支持條件的風電設備生產制造企業的首50臺風電機組,中央財政將按600元/千瓦的標準予以補助。業內人士表示,這一補助標準相當于成本的10%左右。
該辦法明確了中央財政安排風電設備產業化專項資金的補助標準和資金使用范圍,同時也明確了產業化資金的支持對象、方式及支持條件。根據《辦法》,產業化資金專項用于風電設備新產品研發的相關支出。支持對象為中國境內從事風力發電設備(包括整機和葉片、齒輪箱、發電機、變流器及軸承等零部件)生產制造的中資及中資控股企業。資金主要是對企業新開發并實現產業化的首50臺兆瓦級風電機組整機及配套零部件給予補助,整機制造企業和關鍵零部件制造企業各占50%。
該辦法明確規定,申請產業化資金的風力發電設備制造企業必須符合6項條件,包括設備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風電機組配套的葉片、齒輪箱、發電機由中資或中資控股企業制造,鼓勵采用中資或中資控股企業制造的變流器和軸承等。
據介紹,該資金主要針對兆瓦級風電機組,因為這一級別已成為國際市場的主流,國內具備獨立制造兆瓦級容量風電機組的廠商屈指可數。該辦法特別提到軸承、變流器等零部件制造,因為這些目前主要依靠進口,是國內風電產業的軟肋。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下一篇:
?
陶瓷行業的發展及現狀?
隨著房地產行業的蓬勃發展,中國的衛生陶瓷行業也獲得了飛速發展,原有的陶瓷企業不斷整合,新的衛生陶瓷企業也不斷出現,使得整個行業的銷售量逐步穩步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