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擁抱中國制造2025:株洲率先起步 “智能制造”領跑湖南

時間:2015-10-2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大國重器,制造業尤為重要。被譽為中國版“工業4.0”規劃的“中國制造2025”自今年5月啟動以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在制造業開啟了一場全新的賽程。大幕開啟,在同一起跑線上,唯有率先起步,才能贏得勝利。

大國重器,制造業尤為重要。被譽為中國版“工業4.0”規劃的“中國制造2025”自今年5月啟動以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在制造業開啟了一場全新的賽程。大幕開啟,在同一起跑線上,唯有率先起步,才能贏得勝利。株洲,作為誕生了中國工業史上一百多個奇跡的工業城市,在新的里程上何去何從?會倚老賣老蹣跚前行還是輕裝上陣再次出發?世界的目光聚焦株洲。不可否認,雄厚的制造業基礎,是株洲在中國未來十年制造業中表現搶眼的資本。在國家工業與信息化部公布的智能制造專項項目“國家隊”陣容名單中,株洲市有4家企業項目上榜,這是湖南省入圍的全部專項項目。株洲,是湖南在智能制造專項項目“國家隊”中的代表者,是湖南“智能制造”的領跑者。

“這是一份肯定,也是一份期望。”株洲市委書記賀安杰認為,國家實施“中國制造2025”綱要,將給株洲產業振興帶來新的利好。株洲將實施智能制造示范行動,搶占行業發展制高點。

利好6大優勢產業對接《中國制造2025》

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在人口紅利、資源紅利和土地紅利慢慢退去的今天,《中國制造2025》醞釀出世。《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它圍繞九項戰略任務和重點,完善八方面戰略支撐與保障,通過「三步走」,到新中國成立100周年時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制造2025》重點提及了大力推動十大重點領域突破發展,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中國制造2025》的印發讓株洲上下沸騰。隨即,國家工業與信息化部網站公示了首批智能制造專項項目,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的軌道交通網絡控制系統應用標準試驗驗證項目、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的軌道交通車輛轉向架智能制造車間項目、株洲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軌道車輛核心部件智能制造工廠建設項目、湖南中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新能源客車智能化工廠項目等四個項目入選。沸騰的株洲嗅到了機遇的味道。對於株洲而言,株洲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將迎來重大機遇期。在國家確定的《中國制造2025》十個重點領域和湖南省初步確定的十二個重點領域中,株洲分別有5個和6個優勢產業與之相符合,分別是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航天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裝備。在相符的產業中,株洲的企業優勢較為明顯,競爭優勢位於全國前三甚至前茅的產業比重較大,如軌道交通、航空、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等。同時,株洲新興產業的成長性在迅速加快,例如中車株洲所收購海外公司發展深海機器人、株洲時代新材重組國內外公司發展新材料和環保裝備、北汽和時代電動汽車的節能及新能源汽車,這些都是《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內容。機遇已經來臨,畫卷已經繪就。摩拳擦掌的株洲已經快人一步,走出了征程中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加速“株洲制造2025”有望出臺

人們提起湖南工業,必然講到株洲。而講到株洲工業,必會提起株洲制造的電力機車、中小航空發動機等。裝備制造業,是株洲工業的核心。在目前全球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株洲要實現「成為國內一流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名城」的目標,必須實現從“株洲制造”到“株洲創造”“株洲智造”的跨越。“中國制造2025”,無疑是一次重要的契機和一個重大的戰略指導。先謀后動。《中國制造2025》印發不久,株洲相關部門著手啟動「中國制造2025」的對接工作。在上半年一系列的調研后,株洲已明確未來方向,即通過頂層設計,有步驟地讓計劃走到現實,真正撬動全社會力量,特別是讓作為轉型主體、創新主體的企業參與進來。剛剛開園的投資超過200億元的中國動力谷自主創新園就是例證。它將通過完善服務平臺,構建科學完善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建設科技研發中心、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為株洲產業的發展積蓄動能。據株洲市經信委透露,「株洲制造2025」正在緊鑼密鼓制定之中。為保證「株洲制造2025」能夠順利推進,株洲將從制度上予以保障,以統籌協調制造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同時,還將探索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設立專項基金,引導開展科技創新,建立科技人才激勵機制,在全社會營造創新氛圍。

蓄勢三大動力產業齊頭并進

在中車株機城軌車間,一輛輛地鐵并行排列。這里是中國最大的地鐵生產基地之一,廣州、深圳、武漢、上海,甚至是土耳其的地鐵車輛,都在這里制造。2014年,株洲全市軌道交通產業規模近700億元,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成超級大“航母”,年主營收入分別突破250億元、200億元。去年夏天,李克強總理來株時曾表示,他是株洲軌道交通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的推銷員。軌道交通產業是株洲制造興旺發達的縮影,也是株洲的驕傲。然而,一枝獨秀不是春,株洲之所以是萬眾矚目的株洲,正是因為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在湖南南車時代電動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環保、節能的增程插電式公交車走到全國。南車時代電動是中國第一家獲得新能源汽車制造資質的企業,已快速成長為最具創新能力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新銳民族品牌。其生產的4000余輛新能源城市客車在天津、長沙、株洲、湘潭、昆明、海口、南寧、石家莊等城市運行。與此同時,北汽株洲基地的新能源汽車一工廠,已擁有年生產20萬輛整車及發動機的生產能力。即將在今年建成投產的二工廠項目,將為北汽株洲基地再添30萬輛產能。在二工廠建設完成之后,北汽株洲基地將成為中南地區一流水平的乘用車生產基地。在中國起步尚早的航空產業在株洲也得到了蓬勃發展。在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植根於株洲的中航工業動力機械研究所、中航工業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玉龍」發動機工程,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藉助株洲現有的航空發動機研發和制造優勢,株洲航空產業體系日趨完善,整機制造、航空配套和衍生產業已經起步,尤其是備受國內外關注的通航產業,株洲已經搶先布局。目前,山河科技阿若拉、北航小蜜蜂、美國羅特威等一批整機制造項目,中航動力航空零部件制造、高精傳動等一批航空配套和衍生產業項目相繼落戶株洲通用航空城。目前中國在役的中小型飛機,60%以上的航空發動機均產自株洲。參與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的100多架飛機的發動機來自株洲。

智能制造株洲從這里再續輝煌

裝備制造業被稱為“工業之母”。裝備制造業先進與否,決定著一個國家、地區的工業水平、綜合實力。作為“一五”、“二五”時期國家布點的8大工業城市之一,株洲的裝備制造業起步早、起點高。以南方動力機械公司、株洲電力機車廠等為代表的一批企業,奮力進取,曾生產出新中國第一臺航空發動機、第一臺電力機車等劃時代的產品,也成就了株洲工業第一輪輝煌。株洲是中國裝備制造業的中流砥柱。然而,株洲裝備制造業曾一度顯出疲態。包袱沉重,效益下降,創新力不足,成為株洲市委、市政府必須面對的課題。《中國制造2025》的出臺,對正在轉型時期的株洲而言,無異於一場及時雨。只有抓住國家大力實施「中國制造2025」機遇,瞄準市場需求,努力推動裝備制造業智能轉型,才是株洲再續制造業輝煌的根本出路。既然瞄準了智能制造,株洲該從何落子?筆者以為,除了常規的人才引進計劃和稅費優惠政策外,株洲還有以下兩點值得思考。一是當今「互聯網」促使互聯網和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已成為新一輪中國制造的制高點,株洲應該盡快針對「互聯網+」出臺相關政策,對智造行業降低市場準入機制,率先搶抓機遇。二是株洲應該鼓勵中小企業加入到智能制造業的行業中來,激發社會創新活力。株洲央企、國企林立,是株洲裝備制造業的中堅,但是中小企業也是創新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在確定重點企業的同時,株洲也應該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完善政府監管等方式,為中小企業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鼓勵中小企業進入裝備制造業的產業鏈條中,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如此這般,我們有理由相信,到2025年,株洲將是我們在盤點過去十年中國智能制造產業時不可錯過的亮點。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