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傳感器或用于假肢 可恢復觸覺感受

時間:2015-10-2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利用一種兩層的柔韌薄塑料,科學家研制出一種新的電子傳感器,能夠模擬人體皮膚中觸覺傳感器的神經信息而向小鼠腦組織傳送信號。

在不遠的將來,也許假肢不僅可以奇跡般地恢復一些截肢者失去的功能,人造的手臂和腿腳更有可能獲得接近真實的觸覺,科研人員報告說。利用一種兩層的柔韌薄塑料,科學家研制出一種新的電子傳感器,能夠模擬人體皮膚中觸覺傳感器的神經信息而向小鼠腦組織傳送信號。

長期以來,多個研究團隊一直試圖為假肢佩戴者恢復觸覺。例如,兩年前,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凱斯西儲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說,通過在假手使用者的手臂外圍神經中連接壓力傳感器從而使其獲得了觸覺。

然而盡管這些成績已經恢復了基本的觸覺,但其傳感器和信號與皮膚中的天然觸覺傳感器——機械性感受器發(fā)送的信號仍存在巨大差異。

當人體中的機械性感受器感受到壓力后,它們會發(fā)送一股神經脈沖;壓力越大,脈沖頻率越高。而之前的觸覺傳感器在更大的壓力下會產生更強的電信號,而不是高頻脈沖流。電信號必須被發(fā)送到另一個處理芯片,該處理芯片將信號的強度轉換成一個數(shù)字脈沖流,然后才被發(fā)送到周圍神經或腦組織中去。

受到天然機械性感受器的啟發(fā),由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爾托市斯坦福大學化學工程師鮑哲南率領的研究人員,開始著手研制能夠直接大量產生數(shù)字信號的人造皮膚。

據鮑哲南介紹,這是第一種能夠感知壓力并與大腦溝通的柔性人造皮膚,距真正像人類皮膚的柔性人造皮膚“更近一步”。

這種人造皮膚像“一頁紙那么薄”,可以分為兩層,外層是可以感知壓力的傳感器,由塑料材料加上碳納米管制成;內層是由噴墨打印機印刷出的柔性電子電路,可以把壓力信號改變成電信號并傳遞給大腦。

借助一種叫光遺傳學的技術,研究人員改造了實驗鼠的大腦神經細胞,使得人造皮膚能夠向這種改造后的細胞傳遞電信號。

鮑哲南說,壓力傳感器的一個難點就是感知微小力量,而他們開發(fā)的人造皮膚連一粒大麥、一小粒食鹽、一只蝴蝶造成的壓力都可以感知。其工作原理是壓力越大,與電極的接觸面積越大,從而導電性能越好,借此可感知壓力的變化。研究人員下一步將研制可以感知溫度、痛覺等感覺的傳感器。

研究人員在10月16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從事柔性電子研究的化學家JohnRogers表示:“很高興看到此類研究朝著這個方向發(fā)展,這篇論文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Rogers和鮑哲南都強調,讓截肢者獲得類似于真實的觸覺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舉例來說,醫(yī)生們不能用人腦組織來接收光信號。這意味著研究人員需要找到其他的方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來自假肢的電信號以一種穩(wěn)定而安全的方式傳遞給大腦。鮑哲南說,她希望使用靈活的有機電子產品來完成這項任務。最終,隨著這些不同的研究線索交織在一起,它很可能會給截肢者關于周圍環(huán)境的一種全新的感覺。

更多資訊請關注傳感器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