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到2020年,重慶將形成完整的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研發、測試、制造、集成、服務體系的全產業鏈,形成中國最具規模和最具競爭力的智能裝備產業基地,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以上。近日重慶舉行2015年前三季度重慶市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獲悉,工業機器人產業正在重慶起航。
重慶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同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重慶GDP同比增長11%,較全國高4.1個百分點。
汽車產業整合后高速增長
前三季度重慶第一產業增加值756.32億元,增加4.3%;第二產業增加值5018.67億元,增長11.4%,其中工業增加值3958.95億元,增長10.6%;第三產業增加值5477.68億元,增長11.2%。
根據行業數據,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39個行業大類中37個保持增長,在“61”支柱行業中,汽車、電子、化醫、材料、消費品、裝備制造和能源等行業總產值增速分別為17.2%、11.8%、15.0%、11.4%、13.0%、10.3%和6.1%。
其中,汽車行業保持高速增長。2015年汽車全國1~4月份增長2%,重慶汽車增長20%。當地政府預計今年汽車產量可達到320萬輛。
重慶市市長黃奇帆把汽車產業的逆勢高速發展歸功于五年來重慶對該產業的整合。重慶按照產業鏈把汽車的上游、中游、下游進行整合,從整車組裝線到發動機、變速箱等主要零部件生產到上千個零部件廠商全面匹配,形成產業鏈集群。
此外,由政府推動重慶長安集團以外的全國五家主要汽車廠商到重慶下單造車,推動福特、通用、意大利的依維柯、日本的五十鈴、鈴木,韓國的現代汽車等國外重要的汽車廠商到重慶生產汽車,到目前為止,重慶共有11家知名汽車整車廠在重慶生產汽車。
工業機器人產業起航
除了汽車以外,工業機器人也已成為重慶經濟新的增長點。重慶市統計局發言人認為,這意味著,重慶經濟增長在四季度以至于全年有望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
一周前,世界知名機器人主機企業日本川崎重工的duAro雙腕機器人在重慶兩江新區發布。當地政府調研認為,重慶汽車和電子兩大支柱產業工業機器人整機需求在4.5萬臺左右,市場將超過2000億元。
當地政府的思路是將重慶打造成機器人的銷售市場和生產基地,以雙重身份吸引更多機器人和智能裝備企業入駐,并通過融資租賃的方式釋放訂單。在發布會當日,兩江機器人企業已獲6億元訂單,并準備輻射西部市場。
重慶市經信委總工程師趙剛在發布會上說:“預計到2020年,重慶將形成完整的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研發、測試、制造、集成、服務體系的全產業鏈,形成中國最具規模和最具競爭力的智能裝備產業基地,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以上。”
“被規劃”的25%
重慶維持高速增長的一大原因,是在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疲軟的背景下,重慶投資增速保持穩定增長。前三季度,重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574.77億元,同比增長17.3%。
黃奇帆在數月前舉行的全市金融工作會上提到,正是該地相對強大的金融供應能力成為了經濟發展強勁后盾。以2014年為例,重慶新增了5600億的全社會融資,占了整個國家新增融資額15萬億的1/30。“重慶經濟是全國的1/40,人口也是全國的1/40,金融供應能力達到1/30,也因此支撐了經濟的強勁發展。”
金融業也逐漸成為重慶經濟新的支柱產業。根據最新數據,9月末,重慶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約2.9萬億元,同比增長13.4%,本外幣貸款余額約2.3萬億元,增長14.2%。
黃奇帆曾在今年的亞布力論壇上表示,重慶的銀行利潤占全國的二十幾分之一,但是全國貸款的四十幾分之一在重慶,銀行的毛利率可能是全國最高的。“那么金融、工業或者其他服務業,或者各種產業效益高,占GDP比重大,是重慶投資環境良好的一個表現。”
而在投資格局中,前三季度,重慶完成工業投資3512.82億元,同比增長20.6%,占總投資比重為33.2%;基礎設施投資2762.47億元,增長25.4%,占總投資比重為26.1%;房地產開發投資2713.24億元,增長6.6%,占總投資比重為25.7%。
作為與地方財政收入最緊密相關的產業之一,重慶房地產業占投資比重十年來一直保持在25%左右,屬于“被規劃數據”。
黃奇帆在數月前舉行的全市國土房管工作會議上稱,每年房地產開發投資不超過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25%,超過25%一定供過于求,但如果太低又供應不足。他建議相關官員“如果看這個月房地產投資量超過25%,變30%了,所有房地產商報來的規劃件別“畫圈”,壓三個月沒關系;如果低于25%,建設進度就加快。”
“如果一個地方基礎設施投資中房地產占了百分之七八十,長遠看沒后勁。”黃奇帆曾公開表示,“稅收、就業的持續增長能力是在工商產業、在實體經濟,所以重慶未來的工商產業還會繼續興旺。”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