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到16日,2015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在青島召開。本次大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指導,青島市政府、經濟日報社主辦,美國工業互聯網、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發起者應邀出席。與會專家探討了“互聯網工業變革之路”,大家一致認為:盡管“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起點不同,范圍有別,但彼此各有所長,殊途同歸。
海爾董事局主席兼CEO張瑞敏說,“黃金圈法則”是包括海爾在內的所有企業在互聯網工業時代可供參考的思想依據和思維模式。這個法則分三個邏輯圈層,分別是“why(為什么)”、“how(怎么做)”、“what(是什么)”。只有從“為什么”切入,企業才會挑戰現狀、挑戰自我,戰勝自我。商業模式顛覆、制造模式顛覆和消費模式顛覆是企業創建互聯網模式必須要面對的變革。海爾在轉型中,以企業的平臺化、用戶的個性化和員工的創客化將生態圈和用戶圈結合在一起,踏上了互聯網時代的節拍。
如何走向工業4.0?西門子集團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赫爾曼認為,增強靈活性和提升效率是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要進一步縮短進入市場的時間。個性化融合分四個步驟:第一,要有數字化的管理和數字化的數據庫系統;第二,需要一個通信網絡收集數據平臺;第三,企業要進一步確保信息安全以及信息的完整性;第四,基于自己的數據庫,能夠提出有針對性的增值服務。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強調,在“互聯網+”中,產業互聯網是重點,但還包括消費互聯網和政務互聯網等。在消費互聯網方面,中國已超過了美國,但產業互聯網要趕上美國,要到2040年之后。對中國來說,產業互聯網是難得的跨越發展機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工程師楊海成指出,互聯網工業的本質是把互聯網和工業融合成一個整體,“中國制造2025”恰恰體現了這一點。當通過互聯網把所有的制造資源、企業資源連在一起的時候,迫切希望政府從整體、宏觀、戰略上來給予規劃、引領和支撐。
大會組委會在閉幕式上宣布了由海爾、聯想、華為、美國通用電氣、瑞士ABB、德國庫卡、日本那智、雙星、軟控等企業發起形成的2015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共識:一是深化務實合作,融合創新發展。二是建立創新聯盟,發揮智庫作用。三是轉變發展視角,強化全民體驗。四是創新業態模式,帶動產業升級。五是構建開放生態,實現共創共贏。六是加強體系建設,完善制度標準。
大會組委會還確定,今后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定期在青島舉辦。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